近年來,安徽省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把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列為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扎實推進系列舉措,全力支持馬鞍山打造長三角“白菜心”。“安徽省及馬鞍山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積極進展。”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監察專員顧群介紹。
數據顯示,長江干流安徽段水質已連續多年穩定保持Ⅱ類,2024年安徽長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3.8%,馬鞍山市實現100%優良。長江馬鞍山段水生態評估位居安徽省沿江五市第一。馬鞍山市長江干流兩個安徽省出境國考斷面水質穩定向好,2023—2024年為安徽省贏得蘇皖省際橫向生態補償金累計達1億元。
作為在全國率先實現長江干流及重要水域禁捕和漁民退捕轉產的城市,2019年馬鞍山全市5651艘漁船全部拆解,1.1萬名漁民上岸。2022年,馬鞍山與江蘇南京、鎮江協同立法保護長江江豚,這是全國首例對單一物種的流域性區域協同保護立法。當前,長江馬鞍山段魚類規模、資源密度較禁漁前分別增長1.5倍、2倍。
生態系統的整體向好,在長江江豚這一“旗艦物種”身上得到了印證。“‘微笑天使’江豚從難覓蹤影到頻頻現身,昔日斑駁雜亂的長江岸線蝶變為親水綠廊。如今的薛家洼,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和城市會客廳。”在顧群看來,薛家洼的蝶變,是安徽整治長江沿岸生態突出問題的一個縮影。
座談會上,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經濟部主任韓文亞還發布了《馬鞍山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典型案例匯編》等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顯示,馬鞍山通過系統治理薛家洼污染源、創新礦山生態修復路徑、搭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建設“口袋公園”、推進馬鋼綠色低碳化轉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構建沿江清潔能源體系、創新生態修復司法機制等舉措,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韓文亞表示,馬鞍山市踐行“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生動實踐,為長江經濟帶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市域樣板。(任德玲 黃筱敏)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