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長河中,總有意義非凡的里程碑,令人永志不忘。
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親臨安徽考察,為安徽全方位把脈定向、指路領航。
牢記殷殷囑托,奮進偉大征程。一年來,省委團結帶領全省廣大干部群眾,深刻領悟總書記關于新征程安徽發展的總體要求,深刻領悟總書記關于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著力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悟總書記關于毫不放松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做到總書記怎么說、我們就怎么做,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在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上持續發力,全面建設美好安徽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全省生產總值邁上5萬億元臺階,進入全國經濟大省行列。“十四五”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年均增速位居長三角第1。
思想的磅礴偉力,始終引領著波瀾壯闊的江淮巨變。
實踐再次昭示:只要堅定不移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就能夠不斷攻堅克難、行穩致遠,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
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走在前列
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聲半導體單光子探測器在合肥落地,標志著我國單光子探測技術實現全球領跑;
位于合肥未來大科學城的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夸父”(CRAFT)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對其運行起關鍵作用的偏濾器原型部件通過專家組測試與驗收;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牽頭研制的全超導磁體,在實驗中成功實現35.10萬高斯的穩態強磁場,創造該領域新的世界紀錄……
在科技前沿領域,安徽近來捷報頻傳,取得多項重要突破。
創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金色名片。總書記對安徽科技創新寄予厚望,就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極大提升了安徽在全國創新版圖中的位勢。
牢記總書記囑托,安徽矢志勇闖科技前沿“無人區”、鍛造人無我有的“殺手锏”、做強體系競爭的“生態圈”。提出創新47問,引導全省上下解放思想、打開腦洞,主動領題、破解難題,努力以創新“領先一步”,帶動發展“快人一路”。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布局地,安徽大力加強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全力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合肥濱湖科學城實體化改革加快推進,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建設成效顯著,“祖沖之三號”量子計算原型機領跑全球,“本源悟空”刷新我國自主量子算力服務規模紀錄,“東方超環”創造“億度千秒”世界紀錄,一批世界級原創成果加速涌現。
把科技創新“最大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必須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今年以來,安徽先后召開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多舉措壯大科技型企業隊伍,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發展機制。第三屆中國(安徽)科交會撮合對接科技項目664項、金額1274億元。“日新:江淮科創沙龍”匯聚高層次人才,碰撞思想火花、激發創新潛能。“十四五”以來,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增長1.7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長7.6倍,超八成的研發經費和科技攻堅項目、超九成的省產業創新研究院都由企業牽頭。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安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聚焦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樹林變森林”、未來產業“小樹變大樹”,推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規模和水平持續躍升,建設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一批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加快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煤電、鋼鐵、有色、化工等產業邁向中高端。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量雙雙躍居全國第1,汽車出口量穩居全國第1。量子科技、聚變能源、商業航天等領域集聚企業數量居全國前列。全省規上工業營收位次由“十三五”末的全國第12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6位,歷史性邁入全國工業大省行列。
新質生產力必然是綠色生產力。安徽以共建長三角美麗中國先行區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較真碰硬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系統推進巢湖生態保護修復和綜合治理,堅持岸上岸下共管、干流支流同治,堅決防止治理后再污染,持續擦亮巢湖這張最好的名片。2024年長江干流安徽段出境斷面橫向生態補償機制6項考核指標半數達到Ⅰ類,今年1月至8月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0.7%。
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勇當先鋒
歷屆大會參會國家和地區數量最多、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參展展品占比最高、簽約新興產業項目數量和投資總額占比最高、微博相關話題熱度最高、首次成功舉辦“央企安徽行”活動……9月20日至23日舉辦的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嘉賓云集,精彩紛呈,成為展示先進制造業發展成果、擴大安徽開放發展“朋友圈”的重要窗口和平臺。
安徽被多重國家戰略覆蓋,總書記親自謀劃安徽加入長三角,為安徽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帶來了歷史性機遇。安徽素有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傳統,總書記要求安徽勇于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改革,全方位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賦予了安徽在國家開放格局中更大的使命任務。
牢記總書記囑托,安徽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努力打造更多示范性改革品牌,加快塑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
以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牽引,安徽主動對接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全方位推動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營商環境等與滬蘇浙等高對接,一體化從“物理連接”走向“化學反應”。今年1月至8月,滬蘇浙在皖投資在建億元以上項目3630個,實際到位資金5340億元,占省外投資項目到位資金的60.3%。
一批具有首創性、差異化的改革探索,走在全國前列。零基預算改革經驗推向全國,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獲評全國優秀信用案例,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舉措獲國務院綜合督查通報推廣,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列入國家十大試點之一;文旅、港航、煤炭等領域國資國企重組整合取得重要成果;“綜合查一次”改革全面深化,省本級416項行政檢查事項整合為75項。
深化改革的同時,安徽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對外合作不斷拓展新空間。積極應對美加征關稅沖擊,深入實施“徽動全球”出海行動,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進出口總值居中部第1位、全國第9位,進出口增速居全國第5位、長三角第1位,實現連續11個季度正增長。成功舉辦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2025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黃山)論壇、2025徽商大會,奏響開放合作的時代強音。
在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上闖出新路
金秋時節,皖北平原農機轟鳴,皖江兩岸稻浪飄香,新安江畔橙黃橘綠……
安徽是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正處在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加速邁進的關鍵期。總書記對建設江淮糧倉、推進鄉村振興,特別是推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等提出明確要求,為安徽統籌城鄉發展指明了方向,廓清了思路。
牢記總書記囑托,安徽堅持城鄉“一盤棋”,將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在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上勇探新路。
作為糧食大省,安徽堅決扛穩糧食主產區責任,高水平建設江淮糧倉。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穩妥有序推進二輪延包試點,成立“1+5”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夏糧逆勢增長再創新高,產量居全國第3位。
從淮北到江南,萬千村落面貌日新月異。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省在建精品示范村616個、省級中心村9886個。發展鄉村富民產業,上半年十大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產值增長12%。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上半年脫貧縣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國第1位。
以37.8%的面積,承載著48%的常住人口,在安徽發展版圖中舉足輕重的皖北地區,全面振興邁出堅實步伐。深化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加快“7+3”合作園區建設。以兵團式、陣地戰方式打造皖北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四大重點產業集群,奮力挺起皖北振興產業脊梁。3000多萬城鄉居民喝上優質引調水,一舉告別千百年來“水咸水苦”歷史。
在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上擦亮品牌
山河披錦,國泰民安。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相遇,江淮文旅“熱力值”拉滿。喜慶祥和的假日里,全省開展“金秋國慶文旅消費月”活動3800余場,推出游歷山河、觀演賞劇、文化體驗等新場景新產品,吸引八方游客暢游江淮大地,感受“皖美如畫”的獨特魅力。全省接待游客量、旅游花費按可比口徑,同比分別增長5.4%、5.2%,接待規模和旅游花費均創歷史新高,游客滿意度達95.7%。
安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名山大川多。總書記關于發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的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安徽發展文旅產業的獨特優勢和工作路徑。
牢記總書記囑托,安徽把發展全域旅游作為主抓手,優化布局、豐富供給、提升品質,構建板塊聯動、區域協同、業態多樣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持續擦亮“美好安徽 迎客天下”的亮麗品牌。
堅持推陳出新、向新而行,大力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文創園、文創街、文創樓、文創角,紫云山(包河)文化創意產業園掛牌運營,錨定全國一流目標、進軍千億產業藍海。實施“文化、文旅、文藝、文博、文體”提升行動,新認定4A級旅游景區7家,新推出40條全域旅游精品線路。深入挖掘、運用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及旅游價值,中國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作為全國唯一高校單位且唯一“大國重器”成功入選全國紅色基因庫資助項目。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徽州文化、長江文化、淮河文化、大運河文化及黃梅戲文化研究,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淮南武王墩一號墓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華龍洞人被證實為東亞地區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類,凌家灘、雙墩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健全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2024年以來,全省新增歷史文化名城1座、歷史文化街區1片、歷史地段23片、歷史建筑239處。
以文化人潤民心,移風易俗樹新風。徐淙祥榮獲“時代楷模”稱號,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新當選數和當選總數均居全國第1位。成功舉辦2025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實現省轄市全國文明城市全覆蓋,近三分之一的縣(市)已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在全面從嚴治黨上擔當盡責
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美好安徽,關鍵在黨。
牢記總書記囑托,安徽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堅決把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要求落實到位。
全省各級黨組織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認真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大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涵養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不出事的政治生態。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安徽認真落實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堅持“五個堅決用起來、五個堅決調下去”,選優建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
大抓基層,固本強基。開展黨委(黨組)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抓實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推深做實市縣鄉村四級黨組織書記領辦基層治理項目,開展新興領域“兩個覆蓋”集中攻堅。
嚴字當頭,實字托底。全省上下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堅持黨委抓抓黨委、書記抓抓書記,緊扣主線深化學習、動真碰硬整改整治,特別是謀劃開展違規吃喝、違規收送禮品禮金、侵害群眾利益、不擔當不作為、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存在差距等五個問題專項整治和改進作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分層分類開展警示教育,縱深推進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確保學有質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中央第二指導組組長徐令義指出,安徽省委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學習教育抓得很緊很實,廣大黨員、干部更加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更加深刻認識黨的自我革命,更加有效遏制違規吃喝等突出問題,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可感可及,以作風建設新成效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效果持續顯現,學習教育取得預期效果。
回望來路,安徽發展的每一點進步、每一次躍升、每一項成就,都是總書記親切關懷的結果,都是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方位落地轉化的結果。
當下的安徽,主要指標在全國位次前移,鏈接長三角和中西部的戰略樞紐地位更加凸顯,正以經濟大省的嶄新姿態,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多貢獻。
潮平岸闊催人進,風勁揚帆正當時。
展望“十五五”,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錨定打造“三地一區”戰略定位,鼓足“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勁頭,真抓實干、創先爭優,爭取在更多的領域領跑,不斷開創美好安徽建設新局面。
■ 記者 汪國梁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