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安徽進出口規模逐季擴大。在復雜嚴峻形勢下,作為全國第九位的外貿大省,安徽外貿連續超預期。前三季度,全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7262.5億元,同比增長15.7%。
外貿增長的本底邏輯是“產品好”、產業競爭力強。前三季度,安徽的“新三樣”產品出口同比增長71.9%,占全省出口總值比重達到13%。
當下,歐盟是安徽最大的貿易伙伴,同比增長19.1%。但是,新興市場點多面廣,市場開拓起來見效也快,增長空間和潛力都很大。
企業出海大趨勢下的外貿,更多體現的是一種產業鏈供應鏈相互嵌入、相互融合趨勢。前三季度,安徽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9%,進口增幅卻超過25%。這充分顯示出,一個區域的產業活躍,對全球產業鏈上下游各方都是一種共同成就與托舉。
第一大貿易伙伴
10月10日,中德(安徽)經貿合作推介會在德國漢諾威舉行。
來自中德兩國地方政府、工商界及金融機構的代表出席活動,圍繞新能源、汽車制造、智能技術和綠色創新等領域的合作展開深入交流。
今年以來,安徽省已有多個經貿友好代表團出國。目的地有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也有哈薩克斯坦和沙特阿拉伯。代表團出國的背后,是安徽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的決心。
面對單邊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安徽正通過密集“走出去”與“請進來”的策略,加速構建多元化國際市場格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歐盟為安徽省第一大貿易伙伴,與歐盟貿易總值為1008.2億元,同比增長19.1%,占全省外貿總值的13.9%。
安徽與新興市場貿易關系不斷增強。今年前三季度,安徽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3919.4億元,同比增長16%,占外貿總值的54%。對拉美、非洲、中亞等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7%、29.1%、62.8%。對亞太經合組織(APEC)其他經濟體進出口同比增長10.2%。
新市場的有效開拓,是外貿保持較快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隨著全球貿易格局調整、我國貿易伙伴結構持續優化,新興市場合作空間不斷擴大。安徽依托陸港、中歐班列等通道優勢,逐步打破地理局限,在對接歐洲、中亞、東南亞等新市場中快速崛起,外貿增速顯著提升。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合肥中歐班列開行量已連續6個月保持增長態勢,9月單月發送去程班列78列,創年度新高,同比增長55.64%。
高質量供給適配國際需求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7262.5億元。其中,出口4867.4億元,同比增長15.9%;進口2395.1億元,同比增長15.3%。”合肥海關有關負責人介紹,從規模上看,居中部第一、全國第九;從增速上來看,居全國第五、長三角第一,實現連續11個季度正增長。
一連串向好的數據的背后,是以高質量的供給適配國際市場需求的底氣。
隨著新質生產力不斷發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安徽出口產品的結構不斷優化創新。其中,汽車出口尤為亮眼。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出口汽車(含底盤)80.2萬輛,出口量保持全國第一,同比增加17.8%;價值856.6億元,同比增長25.5%。同期,電動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634億元,同比增長71.9%,占全省出口總值的13%。
“今年以來,安徽出口動能不斷增強。”合肥海關有關負責人介紹,前三季度,安徽省出口機電產品3510.4億元,同比增長19%,拉動全省出口增長13.3個百分點,占全省出口總值的72.1%。其中,出口筆記本電腦、家用電器383.5億元、27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7%。
隨著內需潛力有效釋放,安徽省進口連續6個月保持增長。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安徽省進口機電產品927.9億元,同比增長25.7%,占全省進口總值的38.7%;進口金屬礦及礦砂877.8億元,同比增長17.8%,占36.6%;進口食品154.5億元,同比增長11.1%,占6.5%。
進口增速大幅加快,反映內需和經濟活動進一步改善,生產性需求以及消費修復共同推動進口超預期。
新增近1300家外貿企業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達到1.3萬家,同比增加近1300家。
當前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逆風逆流”,多個國際組織指出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成為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何安徽仍有近1300家企業,將目光投向海外,開拓國際市場?
出海被不少企業視為“破局”的關鍵,在拉動業績增長、打造第二增長曲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出海已成為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開辟廣闊市場空間的關鍵路徑。”業內人士坦言。
外貿企業的信心也在持續回升。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最新結果顯示,出口企業信心指數連續5個月回升,進口企業也連續3個月在回升。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民營企業共有1.2萬家,繼續保持第一大外貿主體的地位,進出口值3718.2億元,同比增長18%,占外貿總值的51.2%。”合肥海關有關負責人說,民營企業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為外貿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政策體系的支撐也尤為重要。圍繞“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目標,安徽出臺《安徽省穩外資行動方案》,謀劃6個方面共16條舉措,多措并舉穩住外資規模、穩住外商信心、穩住投資預期。
引進來,更要走出去。安徽省聚焦服務重點外向型企業建立專項工作機制,“一企一策”協調解決經貿困難,擴大優勢產品出口。開展“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 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幫助制造業企業提升國際化發展能力。
此外,安徽持續推動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作為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綜合保稅區合計進出口1290.1億元,同比增長33.7%。
產業升級的硬實力、市場布局的廣維度、貿易主體的勇開拓、政策體系的細支撐,成為安徽外貿從容應對風雨的關鍵。
■ 記者 何珂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