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安徽卓樸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
作為國內數控金屬切削機床行業的領軍者,該公司保持著高額的研發資金投入,疊加下游回款周期延長等因素,面臨著一定的資金壓力。“郵儲銀行黃山市分行了解到情況后,兩周內就為我們量身定制6000萬元授信加5000萬元認股安排的綜合方案。”該公司董事長方建輝說,“有了這筆資金的支持,我們更有底氣加大研發力度、不斷開拓市場。”
“十四五”期間,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流入實體經濟沃土,持續激發經濟活力。
來自安徽金融監管局的數據顯示,近5年,全省各項貸款連跨4個萬億臺階增長至9.27萬億元,年均增速12.3%;保險業年均提供風險保障181萬億元,年均增速超15%。
資金總量充沛有效,流向結構精準有力。5年來,更多金融資源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金融“含科量”越來越高。安徽建成“10家科創金融中心+71家特色分支機構+72支專業團隊”的多層次科技金融組織體系,持續推動“初創信用貸”“成長接力貸”“成果轉化貸”產品和服務模式落地,將“貸投批量聯動”試點推向全省。截至9月底,全省科技貸款余額1.7萬億元,增速是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的2.5倍。
金融“獲得感”不斷提升。“資金的問題解決了,我就可以放開手腳干了!”安徽省樂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今年上半年,該公司訂單量激增150%,現有果醬生產線滿負荷運轉仍無法滿足需求,急需資金擴大生產,但因企業缺乏抵押物,且法人代表曾有一筆信用卡小額非惡意逾期記錄,導致融資難。歙縣金融監管支局了解情況后,通過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專班組織銀行與企業精準對接,輔導企業修復征信,通過信用貸解決抵押物不足問題,最后農業銀行為其發放300萬元信用貸款,解決了企業燃眉之急。
安徽深化落實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推廣金融服務專員模式,推動銀行機構對732萬戶民營和小微企業實現走訪全覆蓋。截至9月末,全省小微企業貸款占各項貸款比重達42.8%,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5萬億元,規模是2020年末的2.5倍,余額戶數較2020年末翻了一番。
“貸得到,還要貸得起。”安徽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全省打造“普惠金融一本賬”,推動企業貸款融資成本透明化,全省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低至3.59%。
在金融“活水”精準灌溉下,小微企業拔節生長,創新創業浪潮奔涌,勾勒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
■ 記者 何珂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