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來安縣家寧醫院工會驛站,環衛工人正用微波爐“叮”熱自帶的飯菜,外賣小哥彎腰接滿一壺熱水,開出租車的師傅靠在椅子上歇歇腿。志愿者也沒閑著,一會兒幫著續水,一會兒張羅熱飯,忙個不停。
外賣小哥王小明把電量只剩百分之三的手機充上電,長舒一口氣,手里還攥著沒送完的訂單,“平時送餐間隙,就盼著找個驛站充充電、歇口氣。”
為解決戶外勞動者“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問題,來安縣總工會結合戶外勞動者分布、城市布局,把驛站建在臨街靠路的顯眼處。每個驛站都按“八有”標準配齊“家當”,桌椅、微波爐、急救包、維修工具一應俱全,渴了能喝水、餓了能熱飯、手機沒電能充電。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130個工會驛站。
“驛站不只是歇腳點,更是服務站。夏天送清涼、冬天送溫暖,時不時還搞就業援助、免費體檢、心理咨詢。”來安縣總工會權益保障部負責人曹麗娟說。據不完全統計,全縣驛站已舉辦300多場特色活動。
我省將“推進全省工會驛站增能提質”列入2025年30項民生實事項目。省總工會作為牽頭負責單位,始終將工會驛站作為服務戶外勞動者的前沿窗口,因地制宜推進工會驛站建設,打造職工群眾身邊的“溫馨港灣”。目前全省1.5萬家工會驛站全面開放,今年上半年累計服務戶外勞動者等群體765萬人次。
2024年,省總工會在全省范圍內全面啟動工會驛站增能提質行動。今年,聚焦驛站建設提升,省總工會開展驛站普查和布局優化,新建驛站109家、改造提升573家,建成智能化驛站425家。
在驛站管理和使用提升上,省總工會還推動各地健全落實驛站日常管理制度,組織2839名工會干部到工會驛站“當一天站長”;因地制宜充實休息、熱飯、飲水、免費理發等15項基礎服務,在具備條件的驛站增加優惠餐、電動車充換電等服務,推動條件較差的驛站增能提質。
各地堅持職工需求導向,推進工會驛站建設從“有”向“優”。蚌埠市堅持“工會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原則,聯合銀行、快遞網點、社區等社會力量,將驛站嵌入政務大廳、商圈樓宇;銅陵市將工會法律維權服務、就業幫扶、困難職工幫扶、新業態勞動者溫暖行動等嵌入工會驛站;蕪湖市灣沚區創新推出“工建新管”管理模式,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自主管理部分工會驛站……
眼下,全省正開展戶外勞動者滿意度評價活動,邀請戶外勞動者擔任“工會驛站體驗官”,對驛站服務進行客觀評價。“以用戶反饋為導向,持續改進服務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服務品質,真正讓一座座小驛站成為城市里的‘溫暖坐標’,讓戶外勞動者感受到‘家’的舒心。”省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 記者 李明杰 通訊員 呂華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