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全省外貿進出口規模連跨三個千億級臺階
■ “含新量”更足,機電產品出口值占全省出口總值比重從“十三五”末的59%,上升至超過七成
■ “朋友圈”更廣,今年前三季度我省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值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54%,較“十三五”末增長8個百分點
進出口規模連跨三個千億級臺階、外貿總值躍升至全國第9位、進出口年均增速領跑長三角地區……
10月29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決勝‘十四五’ 奮進新征程”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合肥海關關長周榮球介紹的多個數據,彰顯安徽外貿高質量發展。
細看“成績單”:“十四五”以來,我省外貿“含新量”更足,機電產品出口值占全省出口總值比重從“十三五”末的59%上升至超過七成;“朋友圈”更廣,今年前三季度安徽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值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54%,較“十三五”末增長8個百分點。
連跨三個千億級臺階
當全國外貿增速放緩的討論不絕于耳時,今年前三季度安徽進出口增速高達15.7%。
放眼“十四五”,高增速從未停歇——進出口年均增速達12.2%,領跑長三角地區。
一路“狂奔”之下,安徽省外貿進出口規模由“十三五”末的5451.5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8643.7億元,連續跨越了三個千億級臺階,今年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7262.5億元;外貿總值在全國的排名由第13位躍升至第9位,穩居中部第一。
從追趕到超越,背后是產業的硬支撐:“十四五”以來,安徽省機電產品出口值占全省出口總值比重從“十三五”末的59%上升至超過七成,其中,汽車出口躍居全國第1位;同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總值比重下降至不足一成。
一升一降,足以說明,安徽產業鏈持續向中高端躍升,出口產品的質量、檔次和附加值持續提升。
“圍繞汽車產業、集成電路產業等安徽省重點產業,我們先后出臺支持‘皖車快跑’、服務安徽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等定制化工作措施,推動安徽外貿結構不斷轉型優化。”周榮球介紹。
對外開放平臺是“安徽制造”鏈接全球市場的重要窗口。“十四五”以來,安徽新增綜合保稅區1個、保稅物流中心(B型)2個。目前全省共有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各6個,數量均居中部地區第1位。
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做生意
外貿的持續高增長,離不開對全球市場的精耕細作。
安徽積極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RCEP等多邊貿易協定政策紅利充分釋放,出口產品暢銷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市場的韌性來自多元化布局: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值達3919.4億元,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54%,較“十三五”末增長8個百分點;對東盟、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共享發展機遇,讓安徽在外部沖擊中多了幾分從容。
市場的深耕還需“繡花功夫”,其中,物流通道建設尤為重要。
國際物流大通道拓寬開放空間。在外貿大局中,沿海外貿大省是出口增長的主力,而如今一條條國際物流大通道串點成線,通達江海,推動內陸地區快速融入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局。
合肥海關副關長李燕介紹,安徽積極融入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聯動接卸”監管模式在全省水運口岸實現全覆蓋;“十四五”期間,安徽中歐班列累計發運4029列,目前合肥中歐班列開行國際線路覆蓋20個國家、177個國際站點,蕪湖中歐班列開行線路覆蓋4個國家、14個國際站點;在空運方面,“十四五”以來,合肥新橋機場口岸進出境貨運量年均增幅超過16%,預計今年貨運量可達4萬噸。
新增近4000家外貿企業
在巴西,奇瑞針對當地市場特點開發了可使用汽油和乙醇的雙燃料發動機;在俄羅斯,奇瑞車型通過了-40℃極寒測試;在中東,特別強化了空調系統和防塵設計……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安徽外貿企業篤定創新,不斷以高質量的供給適配國際市場需求。
“十四五”以來,我省外貿量質齊升、韌性彰顯,而支撐這份韌性的正是不斷壯大的經營主體。
數據顯示,目前,全省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數量達到1.3萬家,較“十三五”末增加近4000家;新培育AEO企業(即海關高級認證企業)80家,目前全省共有AEO企業131家。
主動向前服務、營造更優環境,讓更多的外貿企業敢拼敢闖。“我們連續4年開展‘合暢’系列活動,出臺一攬子優化營商環境舉措,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助力合肥市成功入列全國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試點城市;積極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助力外貿企業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周榮球說。
■ 記者 何珂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