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肥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量子科技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動量子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以攻關核心技術、推動成果轉化、優化提升產業生態為抓手,推動量子科技從“源頭創新”向“產業集聚”加速跨越。近三年全市量子領域成果轉化設立企業21家,67項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培育集聚量子產業鏈企業93家、居全國首位。
一是全力攻關核心技術。建設平臺創新體系,依托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服務保障國家實驗室建設運行,系統構建“一院三平臺”基礎研究創新體。建立“揭榜掛帥”機制,圍繞“卡脖子”難題,依托中國科大等高校院所,參與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聯合攻關。近年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九章”量子計算機等一批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在肥涌現,全球首條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京滬干線”落地運行。
二是高效推動成果轉化。暢通轉化通道,完善前沿成果轉化“沿途下蛋”機制,建立成果研判、投融資保障、落地承接、場景應用全流程、專班化服務體系,“登門入室”開展成果發掘、落地承接等服務。強化企業培育,扶持本地龍頭企業創新發展,大力推動量子企業上市,國盾量子成為國內外首個獨立上市的量子通信科技公司。拓展承載空間,加快建設安徽量子產業先導區,布局源頭創新、孵化培育、產業集聚、人才社區四大功能空間,其中產業集聚核心承載區——量子產業科技園已建成運行。
三是優化提升產業生態。加強政策牽引,在全國率先發布《量子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出臺專項政策,對技術攻關、示范應用、知識產權、會展活動給予全方位支持。用好金融賦能,正在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未來產業基金,主要支持量子產業等未來產業項目落地,服務企業開展技術研發與市場拓展。創新場景應用,大力開展“量子+”行動,已覆蓋政務、金融、能源、氣象等領域20多個示范應用場景,量子城域網、量超融合計算中心等入選全國示范案例。營造產業氛圍,連續五年承辦量子科技和產業大會,發布數十項重大科技成果和產業成果,推動33家企業簽約,合肥在量子領域的社會認知與產業認同正加速躍升。
下一步,合肥將搶抓“十五五”量子科技發展機遇,持續推動科技與產業融合創新,努力將合肥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量子科技和產業中心。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