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中,各地突出問題導向,深入查擺整改,扎實開展訪企入村專題行動,傾聽民聲、匯集民意,積極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惠民為民實效。
馬鞍山市花山區堅持一體推進學查改,持續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深入開展“進小區、聽民意、解民憂、辦實事”活動,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包保聯系物業矛盾突出、居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住宅小區,目前已開展走訪調研90多次,解決消防安全隱患、物業管理服務不到位、配套設施不足等問題50多個。基層黨組織創新服務,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為解決居民就業增收難題,桃源路街道珍珠園社區黨委主動作為、積極對接,打造“巧珍珠”微工坊,通過“企業供料+社區搭臺+居民加工”模式,組織10多名“寶媽”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實現人均月增收超800元。霍里街道在深入了解新就業群體需求的基礎上,成立星悅廣場商圈黨支部,鏈接轄區資源,精心組織普法宣傳、健康講座等,設置“新花驛站”黨群服務站,為環衛工人、外賣小哥等戶外工作者提供休息充電、飲水就餐、政策咨詢等暖心服務。
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堅持開門教育,問題請群眾提、整改與群眾商、效果由群眾評,組織黨員干部訪企入村、包村聯戶,廣泛征求助企為民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認真整改落實。針對游客反饋的農家樂環境整治問題,鎮村聯動推進村貌改進提升。鎮級專班“一對一”結對全鎮23家農家樂,以環境衛生、安全規范、價格公道、文明經營“四個示范”創建為載體,推動農家樂環境明顯改善。針對獨居老人守護難題,堅持向數字要效能,開展“門磁有約”行動,為全鎮52戶獨居老人安裝門磁傳感器、煙感報警器并接入“大共治”平臺,實現24小時全覆蓋監測。基層信息員與平臺數據聯動,日間巡查+線上預警雙軌運行,破解“人力看護有盲區”難題。針對紫云山(包河)文化創意產業園企業職工通行不便問題,推進共享單車進園區,引進2000輛共享單車,在園區周邊設置35個點位,方便企業職工和居民出行,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作風建設帶來的新變化。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