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劉麗,1980年出生,廈門老房子足浴岳陽店店長,來自安徽省潁上縣。打工感言:腳踏實地,助人為樂。
她是讓父母放心的女兒,她是弟妹眼中的榜樣。她是一個平凡甚至卑微的打工妹,卻深藏著一個高貴的靈魂。靠著在廈門足浴城打了10年工攢下的辛苦錢,她用自己弱小的身軀延續(xù)了幾十個貧困家庭孩子的讀書夢。憑借這份樸素的愛心,她被網(wǎng)友們稱為“中國最美洗腳妹”。她叫劉麗。
她在孩子們眼中最美
廈門同安區(qū)新民鎮(zhèn)的孫小玉(化名)至今仍清楚記得四年前第一次見到劉麗的情形:讀小學四年級時的一天,校長把她和弟弟叫到辦公室,說是有人愿意為他們上學提供資助。那天天氣很熱,弟弟滿臉是汗,一個阿姨遞了張濕紙巾給弟弟擦臉,小玉覺得她好親切好漂亮,后來校長告訴他們,這個年輕的阿姨就是他們的資助人劉麗。從那時起,劉麗就開始不間斷資助他們姐弟倆,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上初二了。
4月24日這天,周六,帶著沐浴露、洗潔精、食用油、牛奶等生活用品,過了繁華的市區(qū),又過了新興的工業(yè)區(qū),再穿過凹凸不平的土路,劉麗再次來到孫小玉家。小玉媽媽上工去了,弟弟和同學約好去老師家了,家中只有她和奶奶。
小玉家經(jīng)濟條件很不好。父親去世后,家里就靠母親打零工每月千余元收入養(yǎng)活他們姐弟倆和年邁的奶奶。小玉媽媽原打算讓她初中畢業(yè)后就出來打工,減輕家里的負擔,可她不愿意,她是班上的生活委員和學校的旗手,她還想將來上大學。最后還是劉麗幫她一起做媽媽的思想工作,最后媽媽有條件同意了,只要她能考上重點高中,就讓她繼續(xù)上學,所以中考對小玉來說很關(guān)鍵。
小玉奶奶眼睛得了白內(nèi)障,看不清東西,平時很少出門。劉麗來了,她就喜歡拉著她的手說話。奶奶只會說閩南話,她說什么,劉麗并不太聽得懂,但有兩個詞,她聽得很確切,“泡茶”和“謝謝”,因為這是奶奶反復(fù)說得最多的。
期中考剛過,小玉翻出最近的作業(yè)和考試卷給劉麗看。
“以前我的數(shù)學不錯,最近不知道為什么退步了。”小玉有點不好意思。
“沒事,多和老師溝通,找出原因就好了。千萬別偏科,中考看的可是總分。”拉著小玉,劉麗語氣依然親切,讓小玉輕松了不少。
“你看,你現(xiàn)在長得比我還高了,是大孩子了,沒什么困難克服不了的。”
劉麗又翻出小玉的物理試卷,看了又看,“我也只能看得出成績的好壞,這試題讓我做也做不出來啦。”說起這個,她們都笑了。
年幼的小玉也許并不知道,劉麗阿姨的笑容背后,曾經(jīng)有過怎樣的辛酸。
破碎夢想催生的愛心
出生于1980年的劉麗,來自安徽潁上縣一個貧苦家庭。她在家中排行老大,有4個弟弟妹妹。14歲那年,小劉麗在院子里玩耍,無意間聽到父母在灶邊的談話:“讓大女兒繼續(xù)讀書,就沒錢培養(yǎng)后面的孩子了。”“能有什么辦法,培養(yǎng)一個算一個吧!”……懂事的小劉麗,沖到父母跟前,哭著說:“我不讀書了!我要出去賺錢!”
沒念完初一,劉麗就跑到湖北、江蘇、北京等地,當過裁縫、保姆、服務(wù)員。1999年,劉麗隨著老鄉(xiāng)來到廈門。當老鄉(xiāng)介紹她到足浴城時,劉麗猶豫了。“給別人洗腳?一開始心里還真不是滋味!”采訪中,劉麗坦承當初的想法,“當時,許多人都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足浴’的!”
真正當上“洗腳妹”,劉麗才發(fā)現(xiàn),足浴也是一門技術(shù)活。“人的腳底有63個反射區(qū),外加6個保健區(qū)……”工作之余,她的同事們喜歡去K歌、逛街,劉麗卻躲在宿舍里,在自己的腳上畫記號,記穴位,練手勢。別人需要兩個月才能掌握的技能,她用一個星期就爛熟于心。
靠著熟練的手法,讓客人緩解壓力、減輕疲勞,劉麗贏得了大批“回頭客”,自己的收入也漸漸穩(wěn)定。而隨著弟妹們長大成人,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也有了好轉(zhuǎn)。這喚起了她長久以來一個埋藏心底的夢想:資助貧困生。“因為自己輟學,才決心要讓那些家里窮的孩子不再走我的路。”
2002年起,劉麗開始將夢想付諸實踐。“最早是收集一些舊衣服,送給村里人,后來又找到老家的教育局,拿到了一份全縣貧困生的名單,我再從中挑選一些來資助。”劉麗介紹。
2006年開始,通過廈門市婦聯(lián)和同安當?shù)匾晃粺嵝慕逃陌⒁蹋瑒Ⅺ愰_始固定資助同安區(qū)40名貧困生。“我自己獨立資助了8個,其他是靠發(fā)動愛心人士。”身為一個足浴技師,劉麗每天接觸很多客人,而他們都有一定的經(jīng)濟能力。劉麗就把孩子的情況告訴客人,一些好心的客人就會慷慨解囊。
“有些人會要求自己資助的孩子成績好,我不會,貧困不是他們的錯,因為接受了資助就給他們額外的壓力,對他們不公平。”劉麗說,自己只是希望這些孩子有一個正常、健康的童年,不要讓貧困給他們帶來這么多不開心,可以像任何一個普通的孩子一樣快樂地成長。
意外成名后的“名人效應(yīng)”
從決定資助孩子上學開始,劉麗每個月的工資,一部分寄回家,一部分供自己日常所需,其他的就都用來捐助孩子。把自己的血汗錢,拿給別人花?不少同事私下里叫她“神經(jīng)病”,她的弟弟妹妹也因此說過她。有一回,劉麗的弟弟想買部手機,找劉麗拿錢。劉麗給他匯了1000元。弟弟收到錢后,說他看上的手機要1800元,讓她再匯800元。劉麗說:“手機能用就行了,不要買太好的。”弟弟嘟囔著,她的錢舍得給別人,對親弟弟卻那么小氣。
幾年過去了,劉麗默默幫著貧困孩子;對別人的不解,她并不理會,“確實有時候收獲比付出的來得更值,因為我覺得自己無比快樂。”不過,她的“成名”,遠在她意料之外。
2007年,劉麗被廈門市婦聯(lián)推薦參評“十佳外來女工”,然而,當時的評選,要求至少具有高中學歷,劉麗被刷了下來。一天,一個客人走進足浴城,湊巧是劉麗給他按腳。當劉麗提及自己也參加了“十佳”評選時,這位客人站起身:“我知道你!”
原來,這位客人是參與“十佳外來女工”評選的工作人員之一。“學歷并不是最重要的,關(guān)鍵在于你為社會做了什么!你就是我們廈門外來員工的優(yōu)秀代表!”因為無法改變評選規(guī)則,這位客人將劉麗的事跡“報料”給當?shù)孛襟w,劉麗也從一名普通的“洗腳妹”,逐步成為媒體閃光燈下的“大明星”。今年,她更同時成為了“2009感動廈門十大人物”、“2009感動福建十大人物”。
對劉麗而言,“成名”最大的好處,就是會有越來越多的熱心人士參與捐助貧困生。目前,劉麗已建立12個“愛心公益QQ群”,成員都是一些愛心人士,有些是慕名的,有些是通過朋友介紹的。大家有任何貧困生信息,都會在網(wǎng)上交流,發(fā)動大家一起捐款捐物。“肯定要有一些人知道我,并且認可我、信任我,這個群才建得起來。”劉麗說,這些愛心人士不僅有企業(yè)老板、機關(guān)干部、學校老師等等,還有跟她一樣的在廈打工族。
幾個月前,劉麗被提拔為一家連鎖店的店長,管著70多名技師,主要負責培訓新員工、給客人安排技師等。雖然“升官”了,劉麗卻有新煩惱:“原來當技師,不分日夜,加班加點,每月賺得比現(xiàn)在還多,現(xiàn)在當了店長,只能領(lǐng)固定工資了。”
不過,這個崗位對劉麗來說也有好處,上班時間縮短了,周末可以經(jīng)常去看看孩子。在她看來,多關(guān)心這些孩子,甚至比給他們錢更重要,她現(xiàn)在所操心的,也遠不只是孩子們的學費了。
眼下,劉麗正在為一件事發(fā)愁:她資助的一名貧困生,家里50多年的老房子已經(jīng)破得不成樣子,地板起伏不平,墻壁上滿是裂縫。擔心屋頂會塌下來,支了根木頭到房梁上,一下雨,隨時有倒塌的危險。“房子翻新還缺3萬元,可目前只籌了幾千元。”(鄭曉強、鄭璜 )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