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傳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今年是全民普法40周年,也是“八五”普法收官之年。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宣傳教育法》,該法自11月1日起施行。在10月30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黃薇表示,法治宣傳教育法的通過,標志著我國的法治宣傳教育事業全面邁入了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的新紀元,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國家實行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
法治宣傳教育法明確了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機制,明確法治宣傳教育是面向全體人民的教育。
黃薇介紹,法律規定國家實行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干部教育、社會教育體系;同時,抓住“關鍵少數”和“未來多數”,明確推動國家工作人員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堅持法治宣傳教育從青少年開始抓起。
“這些規定對于提升全民法治素養、加快法治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司法部副部長胡衛列表示,法治宣傳教育法從公務員錄用考試、日常學法、年度述職、監督等各個環節,“全鏈條”構建起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為其樹立依法履職的法治觀念,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胡衛列表示,做好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不是“軟任務”,是法定職責,是“硬指標”。法治宣傳教育法在總結“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這些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各類主體履行普法責任作了系統性制度安排,進一步壓實了各方的責任。
“法治宣傳教育法專設法律責任一章,明確相關主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行為邊界和法律后果,為規范普法行為、夯實普法責任、維護普法工作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胡衛列說。
打造層次遞進的法治教育體系
我國目前在校學生超過2.8億,學校47萬所。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張文斌表示,學校是法治宣傳教育的主陣地,青少年是法治宣傳教育法明確的重點對象。
近年來,教育部持續發力,深入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各個階段。“教育部以符合教育規律為原則,來構建大中小學法治教育體系。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為藍本,積極打造層次遞進、結構合理、有序銜接的法治教育體系?!睆埼谋蠼榻B。
義務教育階段,設置“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孩子們心中播下“法律”的種子;高中教育階段,在“思想政治”等課程中設置法治教學模塊,強調遵紀守法,樹立有權利就有義務的觀點;高等教育階段,設置“思想道德與法治”等公共基礎課程,使大學生進一步深化對法治理念、法治原則的認識與理解。通過“國培計劃”專項培訓、支持師范院校開好法治相關課程等方式,著力提升教師隊伍法治素養。
張文斌表示,此外,教育部以理論研究為動力,不斷強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學理支撐。通過有組織科研,積極發揮專家研究能力、整合跨學科力量,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有關理論研究。陸續發布“中小學法治教育評價指標體系建構與實證研究”“青少年法治思維的生成邏輯及培育機制研究”等項目,創辦全國首個《青少年法治教育》專門期刊,布局建設一批研究中心,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提供持續不斷的動力。
綜合增強網絡法治宣傳效果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互聯網已經成為法治宣傳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之一。
“法治宣傳教育法有力回應了互聯網時代普法工作的現實需要,明確了一系列的網絡法治宣傳教育的法律制度,為全面強化網絡普法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眹揖W信辦網絡法治局負責人黃春華表示。
黃春華介紹,法治宣傳教育法明確了網信部門工作職責與網絡服務提供者義務,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通過開設法治專欄專題、刊播法治公益廣告、報道法治新聞等形式,加強法治宣傳教育。鼓勵支持運用新平臺新技術新產品和無障礙方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對老年人、殘疾人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條件具備的同步采取語音、大字、盲文、手語等無障礙信息交流方式。
近年來,網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充分發揮網絡傳播優勢,推動網絡普法成為法治宣傳教育的最大增量之一,取得了積極成效。
此外,黃春華介紹,國家網信辦聯合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開展“全國網絡普法行”系列活動,3年來累計開展活動3000余場次,打造《法脈千年》等一系列網絡普法精品劇作,推出網絡報道28.3萬篇次,網上點擊量超過165億次。
“接下來,網信部門將持續強化網絡法治宣傳品牌的示范引領,著力探索創新法律專業理性與鮮活生動表達相融合的網絡法治宣傳特色風格,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推進智慧普法,深化線上線下普法融合互動,綜合增強網絡法治宣傳效果。”黃春華表示。
(本報記者 王金虎)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