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藍色制服,留著利落短發的蘇琴干練爽朗,她曾帶領救援隊一次次出現在災難現場,拯救了無數生命——近日,安徽省合肥市藍天救援隊隊長蘇琴走進中國婦女報社,講述她和她的隊伍,在危急時刻,守護藍天下的生命的故事。
記者:您之前是做什么工作的?當時為什么想加入藍天救援隊?
蘇琴:我是2012年加入藍天救援隊的,在這之前一直做戶外俱樂部。我非常喜歡越野車、登山、穿沙漠、爬雪山這類戶外運動,那個時候接觸得更多的是山野或者繩索方面的救援。
有一次,我們在戶外登山的時候,遇到其他團隊的隊員在爬山的過程中發生了意外,我們就積極參與到搜尋工作中。這次經歷讓我有了加入志愿服務組織做事的想法,于是我就加入了合肥當地的藍天救援隊。
加入救援隊能夠幫助更多人的想法跟我從小受到的教育或者家庭氛圍也有關系。我的外公是一名老黨員,他從小教育我要與人為善,多做好事。所以我覺得良好的家風是大人留給孩子最大的精神財富。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作為一名優秀的救援隊員,應該具備哪些工作能力?
蘇琴:作為一名救援隊員,我覺得應該把穩定的情緒擺在首位,面對很多大型的救援現場,我們要克服對于災難和死亡的恐懼。現場不僅僅要執行救援任務,還要與相關人員和其他隊伍之間保持高效的溝通,有時甚至還會遭受他人的誤解,因此,穩定的情緒放在首位對救援工作大有裨益。
第二,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無從談起。作為一個合格的救援隊員,還要對自己和家人負責,怎樣才對自己和家人負責任?在救援過程中首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這樣才有能力去救更多的人。
第三,要有“空杯心態”和團結精神,很多救援都是靠一個團隊去完成的,在完成救援任務后,如果團隊沒有“空杯心態”,就會出現自滿的情緒,而這往往最容易在今后執行救援任務時犯下錯誤。此外,如果大家不能團結合作,無論在救援行動實施過程中還是在救援率上都是致命的。
記者:您作為合肥市藍天救援隊的隊長,平時在救援中主要負責哪方面的工作?
蘇琴:剛剛加入救援隊的時候,很多次救援行動我都沖在最前邊,但最近兩年,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養骨干隊員身上。
但遇到大型救援,我還是會第一時間到現場去。大型救援現場,情況復雜、人員復雜,面對的救援環境也復雜,我只要在現場,隊員就覺得安心。
有時候,我還要在隊伍里充當“知心大姐姐”的角色,我非常愿意跟每一名隊員聊天,了解隊員情緒上的變化。
記者:您參與過很多次救援工作,在救援中,面對過哪些困難和挑戰?
蘇琴:困難和挑戰其實很多,比如,對于救援現場環境的不了解。2020年,我國南方發生洪災,我們到達現場后,所有的道路都被洪水淹沒了,船只要到達老百姓的家里,如果沒有當地向導帶路,無法判斷方向,都不知道往哪去。
在大型救援現場,比如,鄰國的那次利奇馬臺風救援,我們到達之后,所有的通信都已經斷了,而我們要去的村子徒步進去都要走4個小時,那時候,我安排了一組隊員到山頂上把無線電打通,但這意味著在無線電沒有架通之前,我派出去的隊員都處在失聯狀態,作為隊長,這個時候心理還是非常煎熬的。
在參加土耳其地震救援時,我們隊去了14名志愿者,所有的費用都是我們自己負責,人均花費大概在2萬多元,有的隊員囿于經濟無法成行,這種情況讓我非常無奈。
記者:在這么多的救援任務中,有沒有令您印象最深刻的?
蘇琴:我覺得特別多,比如,2021年河南洪災、2023年土耳其地震救援。除了大型救援,我們還會做防老人走失的工作,特別是針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找尋工作。
前幾年,有一家愛心企業給我們捐了一架無人機,截至目前,這架無人機已經挽救了三條生命。在每一次找到走失人員時,所有隊員都特別興奮,我會忍不住給捐贈者發去微信,分享喜悅。
記者:這些年來,合肥市藍天救援隊志愿者從少到多,隊伍不斷成長壯大。在您的救援隊伍中,女性成員有多少?
蘇琴:目前全體志愿者將近500名,女性志愿者有82名。
我不覺得在救援隊內部或者在救援當中,女性跟男性有什么太大的區別,要說區別,可能就是在體能上。比如,一些重物搬運,對女隊員來說就比較吃力,但對男隊員來說就很輕松。
記者:您曾說過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要做社會應急力量的NO.1,當時是出于一個什么樣的情況,這樣表態的。
蘇琴:我覺得夢想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在懷著夢想勇往直前的道路上,只要不忘初心,就能一直走下去。
這句話已經成為我的座右銘了,它不僅鼓勵我自己,也鼓勵著我的隊伍和我的孩子。我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志愿者,能夠當選中國婦女十三大代表,我覺得也是夢想的力量。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