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均論英雄”改革,將農業領域“畝產”概念引入工業領域,以最小資源要素投入,謀求最大產出效益。“這項改革,起源于浙江。”省畝均辦專班有關同志介紹,浙江省自2006年起,歷經基層探索、試點拓面、全面推廣、改革深化4個階段,于2018年以規范性文件形式確立這一改革。
在“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推動下,浙江省規模以上工業畝均效益實現穩步提升,從2017年到2023年,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從25.5萬元提高到37.9萬元。
近年來,安徽省工業經濟取得長足發展,規模、速度、質效得到全面提升,但在發展中仍存在資源利用效率低、發展空間受限、政策導向不清晰等問題。破解這些問題,也需來一場提升工業“畝均效益”的改革。
2021年,省委、省政府全面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經過多年探索,逐步走出一條以“科學化評價+差別化配置+多元化激勵+精準化服務”為核心的改革路徑。
建立健全一套全新的評價機制,是“畝均論英雄”改革首要任務。對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及占地5畝以上規下企業,根據畝均稅收、畝均營業收入、研發投入、能耗等指標,將企業劃分為優先發展類、鼓勵提升類、規范轉型類、調控幫扶類(A、B、C、D)4個類別,依法依規對不同等次企業實施差異化土地、用能、財政、人才等政策。
“這是一種更為精細的經濟治理方式。”省委黨校副教授于德表示,通過差別化政策驅動,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推動制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躍升。同時,進一步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安徽省已完成了4輪評價。2024年,對近2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了精準畫像,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畝均營收分別為26.4萬元、501.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3.6%、9.9%。
在評價結果運用上,安徽省完善激勵約束措施,對A、B、C類企業的新增項目用地予以優先保障,對A、B類企業在人才職稱申報、生活服務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同時,重點推進畝均效益水平較低、高耗能高排放的低效企業,全面整治提升。
在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過程中,安徽省既借鑒浙江省的經驗做法,也結合自身實際,摸索出具有安徽省特色的打法。比如,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推出“畝均英雄貸”就屬安徽省首創。
“畝均英雄貸”分為企業貸和項目貸。企業貸是金融機構為畝均效益A、B、C類企業量身定制畝均信用貸、補償貸、訂單貸、擔保貸和抵押貸等金融產品,為企業提供流程簡、審批快、成本低的貸款專屬服務;項目貸是金融機構為符合“騰籠換鳥”要求的D類企業、高耗能高排放的低效企業整治提升提供的中長期貸款。
“2023年至2025年6月底,發放‘畝均英雄貸’3.8萬筆、共計8271.1億元,其中,發放‘項目貸’206筆、共計783億元;發放‘企業貸’3.78萬筆、共計7488.2億元。”省畝均辦專班有關同志介紹。
合肥經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的數字化改造,是在“畝均英雄貸”的支持下完成的。“政府的年度評價中,企業獲評A類等次,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我們在銀行申請了一筆‘畝均英雄貸’。”合肥經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畝均英雄貸”暢通了畝均效益優質企業融資渠道,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為提升“畝產效益”,更多創新舉措在安徽省各地涌現。宣城、六安聚焦企業需求導向,通過“政聘企培、政錄企用”人才引育用留模式,累計為A、B類企業引進各類人才661人。合肥高新區創新推廣“健康體檢+土地管家”全域治理模式,加快低效工業用地整治,全面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3年來,累計盤活閑置低效用地近4000畝。
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企業有利、社會受益,“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持續深化,為安徽工業由大到強提供更強動力。(記者 范孝東)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