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是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5月23日在山東濟南召開的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的要點,收錄在《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二卷。這篇文獻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任務、主題主線、方式方法等作出了系統闡述,深刻回答了關于發展與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將我們黨對改革的認識升華到前所未有的理論高度,為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黨和國家保持生機活力的關鍵,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新時代新征程的目標任務,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開辟廣闊前景。
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總目標的再確認與再聚焦,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總目標深刻回答了“改革改什么、往哪里改、改到什么程度”的根本問題,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通過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從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3000多項制度創新壓茬推進,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是一個動態過程,中國式現代化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歷史發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隨著時代的發展、實踐的深入,一些制度難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期待健全完善;新領域新實踐不斷涌現,亟待推進制度創新。唯有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構建系統完備的制度體系,才能使改革保持戰略定力,既防止碎片化、短期化,又有效避免改革空轉、走過場。
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領域都面臨著一系列新的重大課題,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給我們提出的新考題比過去更復雜、更有挑戰性。現代化越向前,面對的外部環境越復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決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面對各類風險挑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要積極應對、果斷應變,以改革的提前量應對各種風險變量,增強發展的穩定性與韌性,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在風高浪急中行穩致遠。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突出改革重點,把牢價值取向,講求方式方法,為完成中心任務、實現戰略目標增添動力。”
中國式現代化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目標導向。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確立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宏偉事業,沒有現成模式可以照搬,必須圍繞中國國情設定目標、路徑。中國式現代化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根本問題,為改革劃定了重點、確立了基準。所有的改革舉措,都要以此為準繩,才能確保改革不偏離正確航向。
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需求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動力支撐,推動改革向更深層次挺進。當前,我們正處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仍面臨著科技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業結構升級面臨壓力、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等現實挑戰。可以說,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斷涌現的新矛盾、新需求,持續為改革注入新課題、新動能,而改革的深化又為中國式現代化掃清體制機制障礙,形成“實踐提出問題—改革解決問題—推動實踐發展”的良性循環。
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性”本質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確立了根本價值標尺,讓改革獲得更為廣泛的社會認同。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抓改革、促發展,歸根結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要以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中央作出重大決策、制定重要文件,都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這是我們黨的一貫做法和優良傳統”。改革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要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團結一致攻堅克難。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廣泛共識,人民才會積極支持改革、踴躍投身改革,進而凝聚起全社會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強大合力。
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方法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研究和思考全面深化改革問題時,必須科學認識改革的本質要求、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把改革方法搞對頭,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更加富有成效地把改革推向前進。在文獻中,習近平總書記從三個方面概括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改革方法論意義。
堅持守正創新。守正,是堅守根本,是改革的定盤星。在改革浪潮中,無論怎么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誰排斥變革,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后于時代,被歷史淘汰。要敢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
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集成。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更為復雜,涉及的利益格局調整和制度體系變革更為深刻,改革措施的關聯性、耦合性、敏感性更加突出。“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的改革難以奏效”,往往“按下葫蘆浮起瓢”,解決一個舊問題的同時可能引發數個新問題。唯有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才能統籌各方,形成合力。與此同時,還需認識到,系統集成的本質是促進各項改革措施發生“化學反應”,而非物理疊加,它通過精準協調不同改革的時間序列、優先次序和配套措施,使各項制度創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最終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以釘釘子精神抓改革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切實把工作落到實處,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不注重抓落實,不認真抓好落實,再好的規劃和部署都會淪為空中樓閣。要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牢固樹立改革沒有局外人、旁觀者的觀念,建立健全責任明晰、鏈條完整、環環相扣的工作機制,強化跟蹤問效,既要積極主動,更要扎實穩健,推動改革舉措落實落細落到位。(崔麗華)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