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鮮明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這一重大論斷,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極大豐富和發展,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理論性、針對性、指導性,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
一
習主席深刻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边@一重要論述,集中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底蘊、時代特征和本質要求,深刻揭示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對于塑造和引領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時代價值與歷史意義。
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扒竽局L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的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其中,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華文明鮮明的價值導向,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文明永恒的精神氣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華文明內在的生存理念。正因如此,中國式現代化是對5000多年中華文明傳承和發展的結果,是遵循深刻歷史邏輯的必然結論,體現了中華文明發展的新高度。
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爸袊浆F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敝袊浆F代化的“中國式”,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獨具特色、有別于資本主義的現代化,從根本上講就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的。這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這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這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們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從“四個現代化”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中國式現代化”,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和自覺運用。
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中國人民崇尚“和而不同”“兼容并蓄”,也深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推進的中國式現代化,是在開放包容中形成的、能夠有效解決人類社會發展問題的寶貴成果,超越了西方固有的單一線性、漸次發展的現代化模式。我們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胸懷天下,拓展世界眼光,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描繪出和衷共濟、天下大同的人類文明新圖景。
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大道如砥,大勢如潮。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所追求的共同目標。在人類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不超過30個、人口不超過10億。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意味著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中國人民將進入現代化行列,其影響是世界性的。中國式現代化,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不斷“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克服了“文明優越論”“文明沖突論”與現實脫節的頑疾,鮮明地體現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祈望光明未來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
二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文明形態。習主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高度,從破和立兩方面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世界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打破了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唯一性,展現出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F代化之所以長期被等同于西方化,是由于西方國家是現代化的先發國。但是,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是建立在對外殖民血腥掠奪、對內殘酷剝削人民的原始積累基礎上的,從英國的“圈地運動”,到美國的“西進運動”,再到罪惡的奴隸貿易,都標注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原罪”。中國式現代化,從“走自己的路”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再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走出了“兩極分化、階級對立”的文明困境,破解了“擴張掠奪、國強必霸”的文明陷阱,克服了資本主義現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打破了只有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才能實現現代化的神話。這充分表明,治理一個國家,推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
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制度變遷是文明形態發展和變革最重要的原因,不同的道路會產生不同的文明形態。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后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實現了“時空壓縮”條件下的“彎道超車”,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三
習主席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蔽覀円羁陶J識到,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偉大創造是包容的、開放的、發展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理論創造和實踐發展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理論創新在于蘊含著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世界觀方面,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價值觀方面,強調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堅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指向,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維護公平正義;歷史觀方面,強調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把握歷史進程和時代大勢;文明觀方面,強調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民主觀方面,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生態觀方面,強調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這些理論創新成果,是黨深刻總結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經驗,是對我國這樣一個東方大國如何加快實現現代化在認識上不斷深化、戰略上不斷完善、實踐上不斷豐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論結晶,實現了對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理論的超越。
實踐創新在于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中國實現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現代化的遲到國”成為“世界現代化的增長極”“最大的經濟和社會變革的實驗室”,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使新中國在短短幾十年里擺脫貧困并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更加雄辯地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執筆:王 強、蔡雨瀟)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