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全省16市今年前四個月的空氣質量排名出來了。這個榜單共分三項:空氣質量綜合指數、PM_2.5、優良天數比例。
黃山市、宣城市、池州市位居“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和“PM_2.5”兩項指標的前三強?!皟灹继鞌当壤弊罡叩娜袆t為黃山市、宣城市和安慶市,分別為96.7%、87.6%、86.8%。
在“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中,還有一個子項“同比變化率”,即本年度評價時段內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與上年同期變化幅度,變化率大于0代表空氣質量惡化、小于0代表改善、等于0代表持平。榜單中,黃山市、池州市、安慶市、阜陽市的“同比變化率”呈負數,顯示了難能可貴的進步。
“學霸”也在不懈努力
長期位居全省空氣質量第一的黃山市,可謂是一名“學霸”,在空氣質量上不僅全省第一,在全國也名列前茅。在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今年一季度空氣質量排名中,黃山市排名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11位,在長三角是第一名。
但“學霸”并不驕傲,依舊在為改善空氣質量想盡各種辦法。
揮發性有機物是形成大氣環境中臭氧和二次氣溶膠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空氣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年以來,黃山市持續開展重點涉揮發性有機物企業問題排查整治。截至4月底,共排查企業百余家,發現的14個問題目前已完成整改13個。在推進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原輔材料替代方面,啟動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一企一案”編制。
道路揚塵對空氣質量有著直接影響。黃山市綜合運用下達整改通知、約談警示、扣減信用分值、行政處罰等形式,推進道路揚塵問題系統治理。今年1月至4月,共排查建立道路揚塵污染問題清單29個,目前均已整改完成。
移動源污染特別是重型柴油貨車、老舊汽車等車輛的排放已經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在移動源污染防治中,黃山市綜合運用移動源綜合監管平臺、路檢路查、入戶抽測等形式,常態化開展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車載自動診斷系統在線數據篩查等。截至4月底,共抽測柴油貨車23臺,均達標排放;抽測非道路移動機械41臺,超標機械5臺均已督促完成維修并復檢合格;開展加油站點專項檢查,排查加油站點25家次。
“上進生”背后在發力
在四個空氣質量“改善”市中,安慶市的進步幅度最大,妥妥的一名“上進生”,PM_2.5濃度、優良天數比例與第二名的宣城都極為靠近?!昂贸煽儭钡谋澈?,是該市在藍天保衛戰方面的持續發力。
以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深入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減排。經團隊分析,安慶空氣質量改善主要受揮發性有機物影響。鑒于此,安慶市生態環境局對揮發性有機物年排放量1噸以上的200家企業實施“一企一策”深度治理,聘請專業團隊逐一為企業把脈問診,并指導企業進行全流程問題整改。目前,130家462個問題已完成整改驗收,累計減排揮發性有機物1050噸,其余企業正在有序推進。
持續推進高排放機動車(船)治理。安慶市聯合池州、銅陵開展機動車尾氣超標數據互聯互通,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跨行政區域間機動車共治平臺,共治理超標車輛2817輛。除此之外,還聯合海事部門建設首個沿江船舶黑煙排放自動監測試點。
安慶市還充分發揮資金撬動作用,指導企業積極申報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2021年以來,共申報入庫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項目56個,獲得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1.4億余元,支持了水泥超低排放改造、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一大批重點減排項目順利實施。與此同時,還不斷強化執法監管。截至目前,全市共立案查處涉氣企業34個。
“攻堅戰”關鍵在皖北
從前4個月的指標來看,全省空氣質量提升的關鍵、大氣污染防治的短板,還在于皖北地區。
近年來,全省空氣質量改善取得明顯成效,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還存在短板和不足,取得的成效亟待鞏固,特別是今年以來,在不利氣象條件和自身污染物累積疊加影響下,空氣質量產生較大波動,亟須采取有效措施應對。
根據去年12月公布的《皖北六市空氣質量提升攻堅行動方案》,皖北以改善空氣質量為核心,以降低PM_2.5濃度為主線,扎實推進產業、能源、交通綠色低碳轉型,強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強源頭防控,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推動實現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多贏。
皖北空氣質量如何進一步縮小與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七大提升行動”是指南。這“七大提升行動”分別是產業綠色發展提升行動、煤炭減量替代提升行動、交通運輸優化提升行動、面源污染減排提升行動、減污協同增效提升行動、數字賦能監管提升行動、監督執法能力提升行動。
5月21日,皖北空氣質量提升攻堅暨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調度現場會在亳州召開。會議要求,各市和省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全力以赴抓好防治各項工作,確??諝赓|量穩定向好,讓藍天白云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
藍天白云,未來可期,16市將合力推動空氣質量改善取得預期成效,為建設美麗安徽提供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