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以來,各地經濟運行“三季報”陸續出爐。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397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這一增速跑贏了全國GDP增速,比全國平均增速高0.2個百分點。
如何看待5.4%這個增速?前三季度經濟運行中有哪些亮點和不足?
截至目前,安徽經濟總量增速已連續6個季度高于全國,前三季度增速居全國第13位,在長三角和中部均并列第3位。
從整體上看,安徽前三季度經濟運行頂住壓力、穩中向好,多項指標增速持續高于全國,優勢行業向上態勢鞏固拓展,重點領域有利因素不斷積累,經營主體信心有所增強,質量效益穩步改善,展現出較強經濟韌性和活力,可以說是“穩扎穩打”的破局攻堅。
從局部來看,安徽工業經濟表現突出,工業增速持續攀升,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高于全國2.6個百分點,居全國第4位。
2025年只剩下最后兩個月。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錨定全年目標,高度關注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內需動能不足等較為突出問題,把握積極有利因素,下大力氣促投資、擴內需、穩外貿,全力奮戰四季度,決勝“十四五”的收官之戰。
高技術制造業增速創近4年新高
工業經濟,是安徽經濟“三季報”里值得高度關注的亮點。前三季度,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不僅保持了8.8%的增速,居全國第四位,而且從單月增速看,第三季度工業經濟也表現不俗,7月、8月、9月分別增長9%、9.1%、10.4%,可以說是一直保持著向上向好的態勢。
是什么推高了工業經濟的增速?受集成電路等產品需求旺盛支撐,電子信息制造業前三季度增加值增長35.6%,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8%。
再看汽車產業,安徽汽車制造業增加值連續2個月加快增長,前三季度增長16.3%,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7.9%。汽車產量240.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121.6萬輛,均保持全國第1位,配套充電樁產量增長39%、輪胎產量增長10.1%。顯然,電子信息、汽車等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成為安徽工業運行的“壓艙石”。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趨勢明顯,新興動能培育壯大也是顯著的特點。前三季度,安徽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7.8%,創2021年12月以來新高,占規上工業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5.6%提高到17.3%,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6.2%。其中,占比77.1%的電子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35.1%,工業機器人、鋰離子電池、集成電路產量分別增長18.2%、15.2%、14.8%。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高載能行業占工業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6.7%降至23.2%。
日前,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工信廳廳長馮克金宣布:“安徽歷史性邁入了‘全國工業大省’行列。”安徽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加速突破,增速保持全國前列,進一步展現了安徽工業經濟動能足、結構優的特點,成為躋身全國工業大省的重要支撐。
市場供求關系穩步改善
怎么評價一個區域的經濟活力?人流、物流、資金流這“三流”的暢達度是一個關鍵指標。根據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的分析,從相關數據來看,安徽前三季度市場供求關系穩步改善,經濟循環更加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活躍度有所提升。
首先看外貿,對外貿易再創新高。前三季度,安徽進出口總額增長15.7%,較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高于全國11.7個百分點,居全國第5位、長三角第1位。出口產品向新向優,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9%,占出口額比重提升至72.1%,其中“新三樣”、筆記本電腦出口分別增長71.9%、21%。
再看PMI、PPI、CPI三大指標,安徽9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50%,5個月后重返景氣區間;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環比上漲0.1%,年內首次轉正;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3%,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上漲1.9%。
看物流,交通運輸業回升向好,前三季度,安徽公路運輸總周轉量增長6.2%,鐵路運輸總周轉量增長0.9%,分別較上半年提高1個、0.3個百分點。中歐班列發運量由上半年的下降12.7%轉為增長16.3%,這些數據充分體現了經濟運行中“物盡其流”的暢達。
最后從企業效益看,企業經濟效益有所好轉,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由上半年下降12.4%收窄至前三季度下降4.1%,其中第三季度當季還增長了21.4%。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11.6%,中小微企業增長11.2%,分別高于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速2.8個、2.4個百分點,這些都是企業效益向好、經濟活力增強的積極信號。
“有基礎、有條件”
看到成績的同時,還必須直視問題。
從供給看,部分行業發展仍有短板;從需求看,內需不足問題仍較突出。以服務業為例,前三季度,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比一季度、上半年有所回落。另外,建筑業也承壓明顯,從基礎指標看,在地建筑業產值仍在下降。
投資回升基礎仍不牢固,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下拉了全部投資;消費需求不足,大宗實物消費回落較快,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上半年有所回落。
在看到困難挑戰的同時,也要看到有利因素在不斷積累。
從國內宏觀政策來看,國家加力提效實施逆周期調節,總量政策持續發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落地,2026年“兩重”、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將提前至四季度下達,有利于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從國內市場來看,“反內卷”成效逐步顯現,供求關系持續改善,經濟活躍度持續提升,有利于改善企業盈利狀況,增強生產經營信心。
再從安徽省內重點產業和頭部企業等方面看,安徽重點產業的優勢在持續釋放。以汽車產業為例,頗受關注的蔚來ES8、樂道L90、江淮尊界等新車型產能加快爬坡,這些都有利于支撐全年工業較快增長。
“總的來看,持續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有基礎、有條件。”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陳軍表示,為更好發揮工業“壓艙石”作用,安徽正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若干政策2.0版,推進汽車產業進一步提質增效。同時,在提振消費上也在今年內推出一系列新舉措,優化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用好消費貼息政策,積極爭取國家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試點,加強商文旅體“票根經濟”多業態聯動,以釋放短期促消費動能。
(記者 王弘毅)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