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夏睿,安徽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曾榮記個人三等功一次。
【人物寄語】
我們辦案時,要以專業為刃,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護苗時,要以溫情為壤,用心理疏導的溫度、普法宣傳的力度,為青少年成長筑牢防護網。
11月19日,陽光照進宣城市第十一小學的教室,六年級的同學們正專注地聽著一位特殊的老師講課。“如果遇到陌生人想要觸碰你的身體,該怎么辦?”宣城市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夏睿溫和地注視著臺下的孩子們,用生動的案例講解著自我保護的要領。這堂看似普通的法治課,背后是她多年未檢工作的堅守與創新。
“以前總覺得‘保護’是個很抽象的詞,現在我明白了,夏睿姐姐和她的同事們,就是用一封封回信、一堂堂法治課,把保護送到我們身邊。”宣城市第十一小學六年級學生陳安妮深有感觸地說。
從檢十余年,夏睿始終奮戰在刑事檢察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一線。2017年,夏睿開始參與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由此,她開始思考:如何讓法律保護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里?她和團隊創新推出了“藍朋友”未檢工作品牌。其中,2021年“藍朋友樹洞信箱”這一創意在兩所學校試點,2022年聯合市教體局在全市推廣。
如今,在全市中小學校,200多個“樹洞信箱”靜靜佇立。這些信箱不僅是法律咨詢的窗口,更是孩子們傾訴心聲的“樹洞”。截至目前,夏睿和她的團隊已累計收到600余封來信,內容涉及校園欺凌、家庭矛盾、成長困惑等各個方面。
為了及時回應孩子們,夏睿帶領團隊建立了快速響應機制。除了回信外,還創新制作了42期普法視頻,用生動形象的動畫、通俗易懂的語言,解答孩子們關心的法律問題。“我們要用孩子們聽得懂、喜歡看的方式,把法律知識種進他們心里。”夏睿說。
在專注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犯罪預防的同時,夏睿在刑事案件辦理方面同樣展現出過硬的專業素養。在辦理省掃黑辦掛牌督辦的重大惡勢力犯罪案件時,她面對的是80余起違法犯罪事實、15個罪名的復雜案情。那段日子,她帶領團隊日夜奮戰,仔細梳理每一個犯罪事實,最終提出116條補充偵查意見,移送38條違法線索。
“那段時間,夏主任帶著我們一遍遍梳理證據鏈,常常工作到深夜。”回憶起當時的辦案經歷,同事李家鳴印象深刻。最終,這起案件取得良好效果,1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自愿認罪認罰,檢察機關提出的量刑建議均被法院采納。
“夏睿同志政治上忠誠,業務上過硬。”宣城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級檢察員彭瑩這樣評價,“她所辦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能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既堅持了法律的剛性,又保持了司法的溫度。”
數字背后,是夏睿和團隊日復一日的付出。多年來,她帶領團隊開展“菜單式”普法500余場,覆蓋師生家長10萬余人。針對辦案中發現的校園安全問題,她積極推動制發檢察建議,促進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整治。在她的辦公桌上,厚重的法律書籍與孩子們的手繪作品相映成趣,書柜里的獎章證書記錄著這些年的付出與收獲。
“藍朋友”未檢品牌先后獲評全省檢察機關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典型案例、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品牌;“藍朋友樹洞信箱”入選首批長三角“護苗”工作優秀案例;宣城市檢察院也被評為全省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先進集體。
面對榮譽,夏睿始終保持謙遜。“我只是在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普法工作中盡了自己的一份力。”展望未來,夏睿表示,“我們會繼續深化‘藍朋友’品牌建設,進一步夯實未成年人保護的法治陣地。”
從懲治犯罪的公訴人到守護成長的“藍朋友”,夏睿用責任與擔當詮釋著新時代檢察官的初心與使命,讓法治之光在每一個孩子心中生根發芽,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