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陸迪)2025年7月10日,安徽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安徽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據了解,《規定》是全國首部專門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省級地方性法規,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規定》共24條內容,從適用范圍、政府職責、企業責任等多方面入手,為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撐起“權益保護傘”。
《規定》明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指線上接受互聯網平臺發布的配送、出行、運輸、家政服務等工作任務,按照平臺要求提供平臺網約服務,并獲取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其依法享有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多項權益。

在強化政府職責方面,《規定》明確人社、交通、市監、商務四部門的監管責任,要求建立權益保障聯合激勵懲戒機制,加強監督檢查,并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勞動者給予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同時,倡導全社會營造關愛氛圍,鼓勵機關、小區等為勞動者提供停車、上門服務便利,對困難群體給予臨時救助。
為暢通維權渠道,《規定》要求法院、檢察院建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工會為勞動者提供仲裁、訴訟支持。目前,我省已建成138家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超43萬名勞動者參加補充工傷保險,通過“數據找人計劃”助力參保,多維度織密權益保障網。
針對平臺企業、平臺用工合作企業,《規定》細化了用工責任:符合勞動關系的需簽訂勞動合同,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但企業對勞動者進行勞動管理的,企業應當按照規定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訂立書面協議;企業不得違法設置性別、民族、年齡等歧視性條件,不得以繳納保證金、押金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不得違法限制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多個平臺。
此次《規定》的出臺,將進一步規范用工行為,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為靈活就業市場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