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以色列、埃及特約特派記者 張灝 黃培昭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6日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言時遭遇多方抗議,與會多國代表紛紛起身離席。此屆聯大會議上,延宕將近兩年的新一輪巴以沖突成為焦點之一。多國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聲援遭遇“人間煉獄”的加沙民眾。美聯社以“全球孤立”來描述以色列的外交處境。路透社稱,內塔尼亞胡在26日的發言中猛烈抨擊法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西方國家支持巴勒斯坦建國,指責這些國家傳遞“謀殺猶太人有回報”的錯誤信息。同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即將達成一項結束加沙沖突并促成被扣押人員獲釋的協議,而他將于29日會見內塔尼亞胡。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稱,內塔尼亞胡以“迄今為止最嚴厲的措辭”拒絕了兩國方案,此前他至少“象征性承認該方案的遙遠可能性”。路透社稱,內塔尼亞胡對美國主要盟友的抨擊加深了以色列因新一輪巴以沖突而面臨的國際孤立,而他與特朗普的會晤可能會出現“劍拔弩張”的場面。
“他幾乎是對著空無一人的大廳發言”
當地時間26日,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進入第四天。當內塔尼亞胡走上發言臺時,眾多落座不久的聯合國會員國代表紛紛起身離席,從不同方向退場抗議,數人徑直從內塔尼亞胡面前走開。而在旁聽席的以色列代表團以及內塔尼亞胡請來的親友團則全體起立,大聲鼓掌,被認為是試圖轉移視線。據《以色列時報》報道,退場代表來自阿拉伯國家、世界各地的伊斯蘭國家、非洲國家以及一些歐洲國家,他們的退場凸顯以色列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外交困境”。
美國《紐約時報》稱,內塔尼亞胡是當天第一位發言者,而他幾乎是對著空無一人的大廳發言,“這一畫面似乎是以色列外交孤立的隱喻,突出了一些以色列人對該國正在走向‘國際棄兒’地位的擔憂”。美聯社稱,僅有美國和英國的席位上有低級別外交官落座,伊朗代表團的空位上還擺放了一組喪生的加沙兒童照片。而在會場外,數千抗議者走上紐約街頭,高呼“立即解放巴勒斯坦”“立即實施武器禁運”等口號。“以色列選擇與世界上每一個有良知的人為敵。”抗議活動的組織者之一拉菲說。
當地時間26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第8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言。圖為眾多聯合國會員國代表起身離席,退場抗議。(東方IC)
美聯社稱,盡管面臨“全球孤立”,內塔尼亞胡當天仍發表了約40分鐘的強硬講話,表示以色列將繼續“追捕敵人”,細數近兩年來該國在地區沖突中“打擊過的敵人”,強調以色列是“替美國和歐洲國家”打擊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和伊朗。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提到,美國代表團成員在內塔尼亞胡發言過程中多次鼓掌。
報道稱,內塔尼亞胡當天在西裝衣領上佩戴了一個二維碼,掃碼即可看到“哈馬斯暴行的相關視頻”。不僅如此,他還指出,以軍在加沙地帶部署了大量擴音器,實時播放其在聯大的發言內容。他在發言中直接向被扣押人員和哈馬斯喊話,要求釋放以方剩余被扣押人員。此外,內塔尼亞胡為以色列在加沙地帶以及中東多國的軍事行動辯解,稱反對巴勒斯坦建國不僅是他本人及其領導的執政聯盟的政策,也是以色列的“國策”。他猛烈抨擊多國近期承認巴勒斯坦國,稱這是“可恥的決定”。
哈馬斯方面26日發表聲明說,內塔尼亞胡的“誤導性”發言包含一系列“公然的謊言和矛盾”,多國代表退場抗議顯示以色列的“孤立處境”。以反對黨“擁有未來”黨領導人、前總理拉皮德在社交媒體發文說,內塔尼亞胡在聯大的發言“滿腹牢騷”“充斥令人厭倦的噱頭”,不僅沒有就讓被扣人員獲釋、結束戰爭提出明確方案,還讓以色列的處境更加惡化。以色列《國土報》稱,內塔尼亞胡的發言只針對其“在以色列和美國的支持者”。
政治學家、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前通信主管艾德對半島電視臺表示,內塔尼亞胡的發言不太可能左右全球公眾對其“加沙種族滅絕戰爭”的看法,并重申國際刑事法院對內塔尼亞胡發布逮捕令的事實。據多家媒體報道,內塔尼亞胡此次赴美的專機為避免經過一些歐洲國家領空,首次改變常規航線,繞遠約600公里。有分析認為,此舉可能是為規避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令。
威特科夫:特朗普已提出“和平計劃”
CNN稱,內塔尼亞胡在聯大發言中的立場與特朗普政府希望達成“和平計劃”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據報道,特朗普26日表示,他準備于29日會見內塔尼亞胡,并表示即將達成一項結束加沙沖突并促成被扣押人員獲釋的協議。此前一天,特朗普明確表態拒絕讓以色列吞并被占領的約旦河西岸。美國《華爾街日報》稱,特朗普的表態標志著他罕見向內塔尼亞胡公開施壓。
另據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透露,特朗普已向一些國家領導人提出了包含21項要點的“和平計劃”。據《以色列時報》透露,該計劃包括禁止將巴勒斯坦人驅逐出加沙、以軍分階段撤出加沙、釋放所有以方被扣押人員、建立一個由國際監督機構和巴勒斯坦委員會組成的臨時雙層治理架構、為巴勒斯坦建國提供可靠路徑、哈馬斯被排除在加沙治理外、以色列承諾不再攻擊卡塔爾等內容。
據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報道,內塔尼亞胡于25日在紐約與威特科夫以及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見面時被告知,“總統認為現在是爭取結束戰爭的時候了”。報道稱,這次會談是為了在內塔尼亞胡與特朗普29日正式會晤前就相關問題達成廣泛共識。以媒認為,特朗普“和平計劃”中的部分條件可能會讓哈馬斯難以接受,而該計劃也與內塔尼亞胡長期堅持“不會有巴勒斯坦國”的紅線相違背。不過,根據以色列《晚禱報》26日發布的民調數據,53%的以民眾支持特朗普提出的“21點和平計劃”。
是真實突破還是臨時的“外交幻影”?
半島電視臺26日稱,盡管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中已有157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其中甚至不乏以色列和美國的傳統盟友,但短期內巴勒斯坦的現狀難以改變。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評論稱,多個西方國家對巴勒斯坦國的承認不太可能立即產生切實的效果,相反,這可能還會加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內部分裂,從而加劇局勢的不穩定,巴勒斯坦人民真正需要的是內部團結、確定的邊界和可持續治理。“最終,對巴勒斯坦國的承認更像是在向華盛頓發出政治反抗的信號。”
“特朗普的‘和平計劃’究竟是真實的政策轉變,還是又一個臨時外交幻影?”英國《衛報》日前報道稱,特朗普的“和平計劃”很大程度上基于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和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制訂的加沙戰后計劃。其中有一種設想是布萊爾本人將出任“加沙國際過渡管理局”負責人,尋求聯合國授權,在5年內擔任加沙地帶的“最高政治與法律權威”,并最終向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移交權力。《衛報》在文章中反問道,美國明令禁止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入境紐約,又怎會同意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掌舵新的統一的巴勒斯坦國?
盡管美媒稱“和平計劃”受到阿拉伯國家的歡迎,但不少阿語媒體提到,阿拉伯國家始終強調加沙的巴勒斯坦屬性,反對外部勢力主導加沙事務。黎巴嫩《使者報》稱,美國的這一計劃表面人道,實則暗藏資本與政治算計,是大國染指巴勒斯坦、在中東地區展開博弈的表現,并非旨在幫助苦難深重的加沙民眾。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