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到訪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反復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長三角地區地緣相近、文脈相融,“紅色”是長三角的共同基因,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重要黨史人物多、重大黨史事件多、重要黨史舊址遺跡多、孕育的紅色精神多。近年來,滬蘇浙皖文旅部門進一步整合區域紅色資源、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深入推進長三角紅色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
一、加強紅色資源挖掘,共同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
滬蘇浙皖境內擁有以建黨、鄂豫皖蘇區、新四軍抗戰、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為主題的眾多紅色資源,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豐富的紅色文化。三省一市文旅部門積極加強協作聯動,摸清“紅色家底”,全面排查區域內紅色資源分布、革命文物留存等情況,重點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戰、艱苦奮斗、開拓進取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歷史價值、教育意義的物質遺存、人文活動等資源進行系統梳理挖掘,建立區域紅色資源數據庫。同時,以重要黨史事件、重要黨史人物、重要會議為線索,根據長三角區域的聯動性,梳理出相關紅色資源脈絡。有歷史事件發生脈絡,如五卅運動、新四軍長三角抗戰史、沙家浜革命故事等;有革命人物活動脈絡,如陳獨秀、陳望道等;有遺址遺跡分布脈絡,如一大會址、金寨紅軍廣場、龍華烈士紀念館等。與此同時,長三角區域宣傳、統戰、檔案等部門和黨史研究、社科研究、黨校、高校等機構以及紅色資源相關管理單位積極開展各個歷史時期紅色資源的理論研究,打造學術交流平臺,共享理論陣地資源,合作舉辦學術研討會,聯合進行史料征集整理和專項課題研究,共同形成理論成果,不斷提升長三角區域在全國相關學術研究領域的影響力。
二、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紅色旅游主題線路及產品
長三角地區紅色文化旅游資源豐富,適合連點成線、串珠成鏈。近年來,滬蘇浙皖文旅部門以長三角旅游推廣聯盟等平臺為依托,推動長三角區域紅色旅游合作,不斷豐富旅游產品和線路,打造以點帶線、以線聯面、點面結合的長三角區域紅色旅游圈。2021年,共同打造了“上海一大紀念館——浙江嘉興南湖——淮安周恩來故里——皖西大別山”,以及“安徽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江蘇溧陽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浙江長興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上海新四軍廣場”等紅色旅游長三角精品線路,共同塑造品牌形象、共同分享市場信息,共同建設高品質紅色旅游示范基地。2023年,聯合發布了“長三角革命文物主題游徑”TOP20,包括8條跨省線路、12條省內線路等。在8條跨省線路中,既有串聯三省一市與中國共產黨誕生相關的重要舊址、紀念館的“革命啟航 開天辟地”線路;有與抗戰重要舊址遺址、紀念設施、紀念館結合的“抗日戰爭 不屈軍魂”線路;有串聯三省一市與新四軍革命活動有關的重要紀念館、紀念設施、舊址遺址等的“重走革命路 致敬新四軍”線路;也有涵蓋改革開放主題重要見證地點、紀念館的“改革開放 振興中華”線路。長三角革命文物主題游徑的發布,進一步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江南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盤活用好長三角紅色資源,讓游客深入了解長三角革命文物的地理分布和所承載的厚重歷史,展現了新中國建設發展和新時代改革成就。與此同時,長三角9家萬億級GDP城市的中心城區,如上海市黃浦區、蘇州市姑蘇區、杭州市上城區、合肥市廬陽區等,積極推進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打造了長三角“C9第一方陣”紅色文化旅游地圖項目,以黨的誕生地所在區黃浦為起點,以“紅色文化旅游地圖”為基礎,集成發布精品線路,積極開發以9城區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市民修身、人文行走路線。
研發長三角紅色文化旅游主題產品。2021年6月上線運行的上海至嘉興南湖·1921紅色旅游列車,已成為享譽全國的短途紅色旅游標桿列車。2023年,上海市文化旅游局發起成立“樂游長三角”旅游專列聯盟,依托長三角富集的鐵路紐帶和沿線城市豐富的文旅資源推出系列產品。開行“上海假日列車·樂游長三角”大別山紅色研學旅游專列,實行“專列+景區+革命舊址+紀念場館+移動課堂”等模式,進一步豐富了長三角紅色文化旅游產品和線路。
三、秉持資源共享理念,打響長三角紅色文旅品牌
長三角紅色文化打造既在共享中促進融合,又在融合中彰顯特色。長三角區域秉承“資源共享、信息共通、品牌共創、實現共贏”理念,共同講述好紅色歷史、傳播好紅色文化,同時保持各自優勢特色,堅持差異化發展,凸顯各地紅色文化中不同的精神內核,從而實現長三角區域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從簡單疊加的“量變”,到協同發展的“質變”。
一是推動長三角區域各類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圖書館以及其他紅色資源收藏單位組建合作聯盟,開展巡展聯展,加強館際資源協作開發。充分發揮長三角各革命場館在講好革命故事、傳播紅色文化中的獨特作用,圍繞長三角各博物館、紀念館紅色故事或特色藏品,精選角度、挖掘深度,策劃打造一批主題突出、導向鮮明、內涵豐富、形式新穎的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開展聯展巡展。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蘇南片區、浙東片區)和長三角文化旅游聯盟為平臺抓手,通過舉辦革命文物講述傳播、紅色文創聯合賽事等項目,生動呈現其背后蘊含的紅色文化內涵和革命精神。二是共同塑造品牌形象,對相關精品文化旅游線路進行整體包裝,統一設計規范的形象標識、宣傳口號、名錄畫冊、宣傳視頻等。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長三角區域的紅色旅游企業、旅行社、酒店、景區等主體參加,共同對外發布。以共建長三角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為目標,聯合赴“一帶一路”沿線和歐美等主要國際客源地開展宣傳推廣,講好長三角紅色故事,傳播好長三角好聲音。充分利用國家和滬蘇浙皖組織開展的文化旅游交易展會和文化旅游重大活動等平臺,聯合邀請境內外旅行商、媒體開展精品文化旅游線路考察和采風活動。三是探索“紅色+”,將紅色資源與景區景點、傳統文化、美麗鄉村、城市風貌相串聯,鼓勵單位和機構利用長三角區域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進行現場教學、紅色尋訪、社會實踐等活動,引導市民游客在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的同時,從黨的奮斗歷程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打響長三角紅色文化旅游品牌。四是推動長三角區域宣傳、文化旅游、電影、教育等部門和文藝表演團體、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等相關單位在紅色主題文藝作品的選題、培育、研發、傳播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同在文學、影視、舞臺、美術、音樂、群眾文藝和網絡文藝等領域推出精品力作。五是用好“高科技”,發揮長三角科技創新優勢,豐富紅色文化的價值塑造和現實轉化手段,將紅色文化內蘊的“人”“事”“物”“魂”展現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珍貴革命文物與市民游客“見面”,不少紅色場館和景區運用聲音、動畫、數字互動等多媒體技術“還原”革命歷史,文旅企業也持續創新產品內容和服務,給人們帶來“沉浸式”體驗。(上海魯迅紀念館副館長 郭家玉)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