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南市田家庵區把加強農村黨員教育管理作為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持續在資源整合、精準施教、實踐賦能上發力,推動農村黨員教育提質增效。
注重資源整合,讓教育形式更多元。建強“鄉村陣地”。充分整合村級黨校、村史館、遠程教育學用示范基地、鄉村振興示范點等資源,深入挖掘連崗村沃之野研學基地、曹庵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鄉土教學基地”,并在“史院維強”家庭農場、“曹庵草莓”展示園等地打造“田間地頭教學點”,為農村黨員提供一批“高質量、全覆蓋、常態化”的教育培訓新陣地。用活“鄉音師資”。堅持精準識別、多維賦能、動態管理,將優秀黨組織書記、先進基層黨員、“土專家”、“田秀才”、治理能人等納入黨員教育師資庫,實現本土人才資源與培訓需求的高效對接,嚴格落實“以老帶新+新新互助”師資培養模式,常態化開展“教學比武”。目前,已精心篩選37名素質高、經驗足、善表達的基層一線教學人員。開發“鄉土教材”。充分利用村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我是黨員我來講”微黨課比賽等活動成果,錄制20余篇優秀黨課視頻。同時,梳理本地產業發展、基層治理中的典型事例,編成圖文手冊或短視頻,增強教育的貼近性和感染力。近年來,拍攝制作的《“方寸之間”話黨史》《我知道 你是誰》等10余部黨員教育片已納入農村黨員教育資源庫。
注重精準施教,讓教育內容更全面。抓好“關鍵少數”。聚焦村黨組織書記及其他村“兩委”成員,依托黨組織書記履職培訓班、村“兩委”干部能力素質提升班等特色培訓載體,開設基層黨建、鄉村治理、綠色產業等培訓課程。分批選派村黨組織書記到蘇滬浙等先發地區開展體悟實訓,采取“跟班學習鍛煉”“書記跟著書記學”等方式,及時總結一些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抓實“普遍多數”。充分發揮“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內組織生活,常態化開展集中學習研討,依托農村黨員冬訓春訓、萬名黨員進黨校等活動載體,強化黨性修養、農業技術、實用技能等方面培訓,在農忙階段靈活利用田間勞作間隙,以“微黨課”“現場教學”等形式,將農技設施養護、特色種養殖培育等實用課程融入生產場景,助力農村黨員掌握實用技能。抓好“特殊群體”。針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黨員、流動黨員等群體,充分發揮“淮舜先鋒”平臺和黨員微信群的橋梁紐帶作用,深度鏈接優質“線上”學習資源,定期推送精品黨課、“三農”政策解讀、就業創業指導等學習資料,線下開展“送學上門”服務,通過“遞送學習資料、講解理論知識、傳達會議精神、聆聽心得感悟”等方式實現黨員教育“全覆蓋、零死角”。
注重實踐賦能,讓培訓成果更見效。提升服務效能。深化“黨員掛牌聯戶亮身份”活動,圍繞政策落實、環境整治、治安維護、新風樹立等5類工作設立黨員先鋒崗、劃分黨員責任區,為農村黨員因人定崗、因崗定責。全面推行“1+X”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制度,常態化開展“黨在我心中·黨在你身邊”志愿服務活動,為民辦實事好事400余件。助力鄉村振興。構建“黨支部+合作社+特色產業+農戶”發展模式,聯合區農業農村局、科技局等相關單位,邀請專家教授、業務骨干、“土專家”、“田秀才”等組成黨員技術服務隊,來到田間地頭、產業一線進行現場教學,積極引導各村立足村情發展“一村一品”,做強甜瓜、草莓、紅薯等綠色優質“土特產”品牌,實現富民強村。融入基層治理。實行“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組、黨員包戶”的網格化管理模式,挑選熟悉村居情況、群眾評價高的黨員擔任網格員,明確“黨的政策一線宣傳、風險隱患排查報告、基層矛盾就地化解、監督議事鄰里互助、重點工作示范帶動”五方面職責。今年以來,開展“敲門行動”“鄰里議事”等活動30余場,農村黨員牽頭調解矛盾糾紛180余件。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