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霍山縣緊扣新時代黨員教育新要求,探索建立“機制筑基、陣地賦能、實踐轉化”三維一體教育體系,推動黨員教育從“單一灌輸”向“多元互動”轉變,從“課堂學習”向“實戰練兵”躍升,全力激活黨員教育新動能。
健全機制強根基,打造精準滴灌教育生態。建立健全縣委組織部牽頭抓總、縣委黨校協同配合、縣財政局(縣政府國資委)、縣委非公工委等相關部門和單位聯動落實的“1+1+N”黨員教育協同機制,一體化推進農村、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新興領域等重點領域黨員教育工作,著力構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工作聯動”的多層次、立體化黨員教育保障體系。通過“線上調查+實地調研”雙軌并行,廣泛收集各領域黨員教育培訓需求,精心制定2025年度全縣黨員教育專題培訓班計劃,針對各行業各系統黨員不同特點和需求,分層次、分領域、分類別開設專題培訓班13個,全力滿足各領域黨員教育培訓需求,推動實現黨員教育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積極推進黨員教育“四庫”建設,通過“部門推薦+專家評審+現場核驗”遴選機制,縣委組織部聯合縣委宣傳部、縣委黨校等部門對“四庫”定期評審、動態更新,目前已形成課程78門、師資82人、教材2套、基地18個。依托本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將黨員教育電視片制作與“黨課開講啦”“學習身邊榜樣”活動深度融合,打造《山水安瀾佛子嶺》《穿越時空的紅色家書》等一批微黨課,以身邊典型事跡激勵黨員學榜樣、當先鋒,增強黨員教育的感染力。
升級陣地拓維度,推動平臺載體融合賦能。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充分整合利用鄉鎮現有會議室、多功能廳等資源,拓展教學培訓功能,配齊投影儀、電腦等必要的教學設備,按照“六有”標準推動鄉鎮黨校“迭代升級”,統籌資源建強用活16個鄉鎮黨校,實現場所功能與當前培訓需求有機融合。出臺《關于全面推進鄉鎮黨校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鄉鎮黨校教學任務、教學管理、規章制度、課程設置等具體要求,建立健全辦班申報審批制度,對辦班計劃、課程設置等環節嚴格把關,形成培訓前審批、培訓中監管、培訓后審核的黨員教育培訓辦班管理閉環機制。推動各鄉鎮結合區域特色,推動本土傳統特色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機制與鄉鎮黨校建設相結合,打造“一鄉鎮一特色”鄉鎮黨校品牌。黑石渡鎮將“鄉村振興課堂”與鄉鎮黨校建設相結合,依托黨校示范教育基地及遠教學用示范基地,組織農技專家、科普志愿者深入田間地頭開展霍山石斛仿野生栽培、果蔬種植等產業技能實地教學,增強黨員沉浸式教學體驗,受益黨員200余人。深入推進線上課堂建設,推動霍山先鋒網、霍山組工微信公眾號、《紅源先鋒》電視欄目等黨員教育平臺融合發展,構建線上立體化矩陣,著力滿足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碎片化”學習需求。
服務實戰促轉化,共建共治釋放紅色效能。堅持將黨員教育與推動干事創業、為民辦實事等深度融合,引導廣大黨員主動亮明黨員身份,在為民服務中受教育、礪黨性、強擔當。出臺《霍山縣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實施細則(試行)》,推動黨員干部參與雙招雙引、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征地拆遷等急難險重工作,把考察識別成果作為選拔任用、職級晉升、確定年度綜合考核等次的重要參考依據。將黨員服務群眾納入全縣基層黨組織主題黨日活動月提示內容,引導基層黨組織在“兩節”、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等節點組織黨員參與志愿服務、基層治理等實踐活動。單龍寺鎮積極推動無職黨員發揮作用,組建黨員先鋒隊8支,參與基層治理、產業發展、政策宣傳、防汛抗旱、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防溺水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近年來組織黨員先鋒隊開展各類志愿服務60余次。持續健全完善縣直單位與城市社區共駐共建機制,按照“就近就地”原則,推動縣直單位在職黨員干部到居住地社區報到,在“八小時外”積極發揮模范作用,自覺接受社區黨組織的教育管理監督,模范遵守居民公約,帶頭宣傳政策法規、協調鄰里糾紛、開展文明實踐,積極參與所在地社區“皖美紅色物業”創建等活動,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