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宣城市郎溪縣堅持以“學習身邊榜樣”活動為核心抓手,通過深挖本土資源、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健全長效機制等,將榜樣精神轉化為服務群眾、推動發(fā)展、促進治理的生動實踐,形成“選樹—學習—踐行—深化”的閉環(huán)體系,推動“學習身邊榜樣”活動入心入行。
選樹榜樣典型,構建“立體化”榜樣矩陣,讓榜樣形象“立”起來。通過系統化的挖掘、梳理和提煉,打造涵蓋紅色傳承者、振興實踐者、德善引領者、廉潔守護者等多維度的“郎溪榜樣群像”,著力構建起多層次、寬領域、立體化的本土榜樣資源庫。深耕紅色沃土。依托縣域內“三橋”紅色資源,將紅色地標“串聯”轉化為生動的教材。邀請抗美援朝老兵韓太元、“中國好人”臧永元等榜樣人物上黨課、講紅色故事,組織黨員參觀革命烈士故居、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進一步激勵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選樹實干標桿。將榜樣選樹的鏡頭對準鄉(xiāng)村振興主戰(zhàn)場,深入田間地頭、產業(yè)基地、合作社車間,挖掘在產業(yè)發(fā)展、鄉(xiāng)村建設、基層治理、帶富增收等方面表現突出的“領頭雁”“田秀才”“土專家”,選樹出一批政治素質過硬、作風正派、能力突出、群眾認可的典型代表。弘揚德善力量。結合“兩優(yōu)一先”“星級文明戶”“兩香家庭”等系列評選活動,積極選樹在誠信經營、孝老愛親、見義勇為、志愿服務等方面涌現出的道德模范、好人代表、文明家庭等,積極引領鄉(xiāng)風文明的新風尚。
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實施“精準化”滴灌教育,讓榜樣力量“活”起來。通過載體與方式的創(chuàng)新,打通榜樣教育“最后一公里”,讓榜樣故事聽得進、榜樣精神悟得深、榜樣力量傳得開。組建專業(yè)宣講團隊。按照“分級分類”原則,精選一批優(yōu)秀共產黨員、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好人”代表、道德模范等身邊榜樣,構建“縣—鎮(zhèn)—村”三級聯動的榜樣宣講體系,打造縣級先鋒宣講隊伍13支、鎮(zhèn)村級24支,赴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學校等地開展榜樣事跡宣講600余次。打造沉浸實景課堂。開發(fā)游覽參觀式、沉浸體驗式、深度講解式等多種“可學、可聽、可看、可互動”的課程,突破傳統教室教學的局限,將教育課堂搬到歷史現場、實踐一線、企業(yè)車間,開展“我在郎川河畔講紅色故事”“退役老兵講黨課”等活動,增強學習的代入感和感染力。連續(xù)舉辦三屆“郎川杯”微黨課大賽,廣泛邀請各領域、各單位選手同臺競技,通過以賽促學、以學促行,推動黨員教育從“課堂聽”到“現場聽”,從“被動學”到“主動學”。構建線上線下傳播矩陣。聚焦榜樣事跡,先后制作《風雨飄搖終如初》《平凡里的偉大》《一個人的長征》等黨員教育片,打造教育黨員群眾的“鮮活教材”。線上依托“郎溪先鋒”系列平臺開設“余暉映初心”“踐行鄉(xiāng)村振興 講述人才故事”等專欄,定期推送榜樣事跡和榜樣視頻,覆蓋全縣141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站點,實現隨時學、隨地學。線下將優(yōu)秀黨員教育電視片納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干部培訓的學習內容,在紅色教育基地、黨群服務中心等場所滾動播放,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健全長效機制,推動“常態(tài)化”學踐融合,讓榜樣效應“實”起來。著力構建學習與實踐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推動“學習身邊榜樣”活動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引導廣大黨員群眾將榜樣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從“感動”到“行動”的升華。鍛造干事擔當新隊伍。開展“學習身邊榜樣,汲取奮進力量”等主題黨日活動,邀請受到省級表彰的個人和集體代表分享先進事跡,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對標先進、追趕先進、爭當先進,并選派干部到一線實戰(zhàn)實訓,推動干部在實踐中提升能力素質。探索紅色代辦新模式。結合“組織爭先進 黨員爭先鋒”行動,組建黨員紅色代辦隊伍96支,制定為民辦實事清單,建立“群眾點單、黨組織派單、黨員志愿者接單”機制,常態(tài)化開展“微心愿”志愿服務活動,累計為群眾辦結各類服務事項1500余件,推動黨員在服務群眾中踐行榜樣力量。助力產業(yè)振興新發(fā)展。采取“遠教+培訓”的方式,聯合農業(yè)、科技、林業(yè)等部門,精心挑選一批業(yè)務精、能力強的技術人員,深入一線開展現場培訓、技術指導等,近年來開展種植養(yǎng)殖等方面的培訓130余場次,受益群眾超過3700余人,推動榜樣在鄉(xiāng)村產業(yè)發(fā)展的舞臺上大展身手。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