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濉溪縣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組織工作路線,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持續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實踐深度融合。通過創新組織體系、優化教育管理、建強骨干隊伍,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注入強勁“紅色動能”。
創新組織體系,筑牢基層治理“橋頭堡”。濉溪縣將組織體系建設作為夯實基層黨建的基礎工程,系統構建“鎮黨委—社區(村)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聯動黨組織架構,有效實現網格員與“黨員中心戶”的協同聯動,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難在格中解”的精細化治理新格局。為強化陣地支撐,全縣高標準建設5處“鄰里服務站”和26處網格服務點,創新打造“開放、集約、共享”的社區服務空間,顯著提升服務效能,實現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便利化目標。針對城市社區治理,試點探索“把支部建進小區”模式,按照小區不同類型,因地制宜加強“一小區一支部”建設,通過建立居民茶話會、“菊心堂”等特色議事協商平臺,成功構建起基層黨組織統一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位一體”協同治理模式,提升社區自治水平。同時,深化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探索實施“片區黨委”共建模式,打破傳統行政村界限,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原則組建聯村黨委,聚焦“活動聯辦、產業聯興、人才聯育、發展聯謀”四大任務,有效激發區域聯動、協同發展的內生動力。
優化教育管理,打造素質過硬“先鋒隊”。濉溪縣將黨員教育管理視為提升基層黨建質量的關鍵抓手,創新實施“線上線下雙聯動、理論實踐雙融合”的教育模式。線上,精心打造“指尖課堂”,利用微信公眾號和黨員微信群定期推送學習資源,實現黨的創新理論與政策解讀即時傳達。線下,整合黨校教師、先進模范、基層干部等優質師資,開展“農技專家送學講堂”等特色培訓活動,增強教育培訓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在黨員管理方面,制定精細化的黨員分類管理辦法。組織在職黨員開展“微心愿”領辦活動,精準對接并解決居民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引導無職黨員擔任網格員、樓棟長,在參與基層治理中主動亮身份、作表率;鼓勵流動黨員在返鄉期間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確保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不同崗位上都能得到有效發揮。此外,建立黨員干部“應為、能為、勿為”三張清單,有效激發黨員隊伍的干事創業活力。
聚焦作用發揮,搭建服務群眾“連心橋”。濉溪縣始終將服務群眾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黨建+志愿服務”模式。目前已組建黨員先鋒隊、志愿服務隊等29支,吸納隊員600余人,這些隊伍在政策宣傳、矛盾調解、環境整治等一線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服務群眾的生力軍。為提升服務體驗,創新推出“客廳式辦公”服務理念,在部分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去行政化、辦公化、形式化改造,打造敞開式、平等式的服務環境,讓前來辦事的群眾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與親切。針對“一老一小”重點群體,精準推進“黨建+養老”服務與兒童關愛服務。在養老方面,投入運營10家養老機構,提供床位900張;建設社區智能健康服務驛站,提供健康體檢、預防講座等10余項貼心服務;聯合老年大學開設興趣班,舉辦文藝匯演,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實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在關愛兒童方面,著力構建兒童友好型社區空間,向轄區中小學、幼兒園及托育機構開放活動場地,并專門設立“童趣動力樂園”“童心書韻樂園”等兒童專屬區域,為孩子們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