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宣城市郎溪縣堅持將加強黨的建設貫穿于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以織密“組織網”“保障網”“服務網”為抓手,積極探索符合縣域實際、滿足群眾需求的基層治理新路徑,不斷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織密“組織網”,筑牢基層治理“橋頭堡”。積極探索創新基層治理方式方法,推動形成多元主體參與、多種方式互動的治理格局。強化理論武裝。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載體,持續深入開展教育培訓,提升黨員群眾的思想覺悟和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組織生活的質量,推動基層黨組織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優化組織設置。深化“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上”的基層治理模式,構建適應城鄉發展新變化的“村(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黨員中心戶”三級組織架構體系,科學調整基層黨組織設置,確保黨的組織和工作在網格、小區、產業鏈、新興領域有效覆蓋,不斷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基層治理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織密“保障網”,激活多元共治“動力源”。積極探索創新基層治理方式方法,推動形成多元主體參與、多種方式互動的治理格局。構建區域化黨建共同體。強化鄉鎮(街道)、村(社區)黨組織統籌協調功能,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村(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整合盤活區域內信息、陣地、文化、服務等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深化網格化管理。整合黨建、綜治、城管等各類網格,實現“多網合一”,通過劃分網格黨支部,明確網格員職責,健全信息收集、問題發現、任務分辦、結果反饋機制,推動黨員力量下沉,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推行民主協商議事。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協商機制,規范議事決策程序和規則,依托“黨群議事會”“紅色議事廳”等平臺,引導群眾有序參與身邊事務的管理與監督。
織密“服務網”,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服務群眾作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優化服務供給。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建立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通過“小板凳會議”“長廊議事會”等形式,以面對面的方式踐行群眾路線,廣泛收集社情民意,精準對接并提供養老托幼、法律援助、文體健康、心理疏導等多樣化服務,解決群眾訴求。拓展服務陣地。聚焦黨建、治理、服務等功能定位,規范提升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站)功能,創新打造黨群服務驛站,推行“一站式”服務、錯時延時服務,不斷提升“家門口”黨群陣地服務水平,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質增效。將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志愿服務活動,引導黨員干部帶頭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政策宣講、矛盾調解等基層社會治理事務,提升基層治理的廣度和深度。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