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慶桐城市緊扣黨員教育新形勢新要求,以“沉浸式課堂”學習模式為抓手,探索打造“實地課堂”“情景課堂”“實踐課堂”,在“入腦入心”上出實招,在“走深走實”上見實效,不斷推動黨員教育提質增效。
整合資源,打造“實地課堂”。堅持“因地制宜、資源整合、功能互補”原則,打破傳統課堂局限,構建以六尺巷社區治理學院為培訓主體、六尺巷和桐城市黨群服務中心為教學基地、各基層黨組織實踐場所為現場教學點的“1+2+N”教育陣地矩陣。高標準全覆蓋建設鄉鎮(街道)黨校15個,以六尺巷文化地標為核心,整合紅色革命遺址、產業示范基地、基層治理示范點等資源,打造現場教學點78個,開發“紅色文化研學線”“產業實踐體驗線”“基層治理示范線”等8個特色主題培訓路線,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形成“調研參觀+教學講解+學員互動”為一體的沉浸式教學模式。
創新形式,打造“情景課堂”。立足桐城本土特色,將紅色故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組織編排《船歌》《調解員的一天》《紅色歐家嶺》等情景劇、微黨課,寓黨員教育于文學藝術,通過小品、黃梅戲、情景劇等多種形式,讓政策理論“聽得懂、記得住、傳得開”,目前60余場情景黨課已覆蓋8350余名黨員。利用新媒體平臺,打造“一路桐行”抖音號、“桐城先鋒”微信視頻號等線上學習陣地,讓黨員學習情境具象化。近兩年,攝制《“巷”往的生活》《霧聚嶺上振興路》等28部視頻作品,用于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課程教學,拍攝《初心》《解鎖強村密碼》等76個微視頻,組織開展政策解讀、知識科普、助農惠農等線上直播,定期為黨員推送優質教育資源,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提升學習教育靈活度。
學用結合,打造“實踐課堂”。堅持把基層一線作為黨員教育培訓的前沿陣地,針對一線黨員的實際需求,將主題黨日活動開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通過“田間課堂”“車間教學”等形式,邀請專家學者、致富能手、業務骨干等,現場講授惠農政策、產業發展、專業技術等課程,組織黨員進行實地演練和學習觀摩,今年共開設農業技能、產業技術等培訓班42期,培訓黨員2000余人次。推動黨員“學”與“做”的融合統一,持續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充分運用“雙聯系雙報到雙服務”工作機制,推動104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7350余黨員深入基層一線,參與政策宣傳、矛盾調解、環境治理等志愿服務活動,今年以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100余件。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