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黎明的微光還未完全驅散黑夜的深沉。南陵縣家發鎮麻橋村立新組的村民阮光榮騎著電瓶車,后座載著母親張孝蘭,正從麻橋街道往家趕。這條他們平日里再熟悉不過的路,此刻卻暗藏危機。
麻陽河道在雨水的不斷注入下,水位急劇攀升。當阮光榮駕車行駛到河道旁的道路時,湍急的河水由于泄洪不及突然漫過路面。強大的水流帶著不可阻擋的沖擊力,瞬間將毫無防備的阮光榮連人帶車卷入河中,母親張孝蘭也未能幸免,一同被洶涌的河水裹挾,兩人在浪濤中掙扎。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幾位同村村民恰好路過。剛結束夜班、疲憊不堪的湯傳文正騎車回家,朱楚國與妻子李英蘭則準備前往麻橋街道,而徐永華也在附近。幾乎同一時刻,他們目睹了這驚險萬分的一幕。“有人落水了!”一聲呼喊瞬間劃破了清晨的寂靜。四位村民沒有絲毫猶豫,沒有考慮自身的安危,立刻沖向河邊,一場爭分奪秒的生命救援就此展開。
徐永華的反應最為迅速,他的目光敏銳,一眼便看到旁邊廠房有一根繩子。時間就是生命,他來不及多想,當即飛奔過去,以最快的速度拿起繩子。他跑到河邊,奮力將繩子的一端拋向正在水中拼命掙扎的阮光榮母子,同時聲嘶力竭地大喊:“抓住繩子!”河中的阮光榮聽到呼喊,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拼盡全身力氣,用盡最后的一絲力氣抓住了繩子。
岸邊的湯傳文、朱楚國和李英蘭看到這一幕,立刻上前緊緊拉住繩子的另一端。河水的沖擊力極大,拉繩子的過程異常艱難,但他們四人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咬緊牙關,雙腳用力蹬地,身體向后傾斜,使出全身的力氣奮力拖拽。每一次用力,都伴隨著汗水與雨水;每一次拉扯,都在與死神爭奪生命的控制權。
經過一番緊張而激烈的拉扯,在四位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阮光榮和張孝蘭終于被成功拉上了岸。上岸后的兩人,臉色蒼白,驚魂未定,渾身濕透,癱倒在地上。眾人顧不上喘口氣,顧不上自己疲憊的身體和被雨水打濕的衣衫,立刻拿出手機撥打了110報警電話,并迅速聯系了120急救中心。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大家圍在阮光榮母子身邊,細心觀察他們的狀況,不斷輕聲安撫他們的情緒。有人遞上自己的外套,為他們遮擋清晨的寒意;有人輕聲安慰,告訴他們不要害怕,救援馬上就到。在這個暴雨傾盆的清晨,他們的關懷與溫暖如同一束束陽光,照亮了阮光榮母子心中的恐懼與絕望。
很快,警笛聲和救護車的呼嘯聲打破了周圍的緊張氣氛,民警和醫護人員相繼趕到現場。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阮光榮母子被及時送往醫院檢查救治,幸運的是,二人雖受到了極大的驚嚇,阮光榮頭部有磕傷,但身體并無大礙。目前,他們已平安回家,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事后,阮光榮母子對挺身而出的徐永華、湯傳文、朱楚國、李英蘭四人感激不已。從目睹險情的那一刻起,四位村民便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展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行動。他們不僅在河中奮力營救,還在報警送醫的過程中全程陪護,每一個環節都彰顯著他們的果斷與溫情。在危難時刻,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鄰里守望相助,什么是人間大愛。這份情誼,如同冬日里的暖陽,夏日里的清風,讓阮光榮母子感受到了無盡的溫暖。阮光榮康復后,第一件事就是來到四人家中,帶上精心準備的禮品去慰問表示感謝。他的眼中滿是感激,言語中充滿了對四位救命恩人的敬意與感恩。
這場暴雨中的救援行動,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村莊里發生的故事,但它卻蘊含著無盡的力量和溫暖。它見證了人性的光輝,見證了鄰里之間那份真摯的情感。在困難面前,麻橋村的村民們用行動詮釋了團結與互助的真諦,讓這個暴雨清晨充滿了暖心的力量,也讓這份鄰里情成為大家心中永遠的溫暖記憶。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