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劉志宏,銅陵市義安區血防站主管檢驗師、中心實驗室主任。25年扎根基層一線從事寄生蟲病防治檢驗工作,獲“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最美醫生”以及銅陵市“銅都工匠”等諸多榮譽,入選2025年“最美醫生”。
【人物寄語】
如果多檢測出一個蟲子,就能挽救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那這份工作就意義非凡。
趁著國慶中秋假期接受手術的劉志宏,這段時間都在關注工作群里同事們發的滅螺照片,打算最近幾天就返崗。
“秋季工作多,除了滅螺、采樣等工作外,還要開展野鼠血吸蟲病風險評估監測,任務很重。”劉志宏稱自己接受的是小手術,“基本上都好了”。
劉志宏是銅陵市義安區血防站主管檢驗師、中心實驗室主任。1980年出生于桐城市農民家庭的她,對田間地頭的蚊蟲以及鄉親們被寄生蟲病困擾的痛苦有著深刻記憶。2000年從醫學檢驗專業畢業后,她毅然回到基層從事寄生蟲病防治檢驗工作。
“親眼見過病人因為感染寄生蟲病導致‘大肚子’,甚至拖垮家庭。我就想,如果多檢測出一個蟲子,就能挽救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那這份工作就意義非凡。”這一想,劉志宏便在崗位上堅守了25年。
寄生蟲病防治,檢驗是“眼睛”。才參加工作時,單位安排她參加省血防所的培訓班,她把筆記本記得密密麻麻,白天追著專家問操作細節,晚上在實驗室反復練習蟲卵檢測。2001年,全國第二次寄生蟲流行病學調查啟動,省血防所從全省選拔5名助手,劉志宏因業務扎實入選。整整一年,她跟著專家跑遍全省的溝塘圩田,白天挨家挨戶采集糞便樣本,晚上在臨時實驗室里用顯微鏡觀察蟲卵、分析數據。
2014年,全國寄生蟲病防治技術競賽打響。她把歷年的寄生蟲圖譜貼滿宿舍墻,吃飯時背蟲卵特征,睡覺時腦子里過操作流程。在全國賽場上,她不僅精準識別出全部種類的罕見蟲卵,還在技能操作中以“零誤差”完成樣本處理,包攬了綜合考核一等獎、技能考核一等獎。
“她不僅練就了‘火眼金睛’,還結合工作實踐自己整理形成了寄生蟲圖譜,這對我們這些‘后來者’幫助特別大。”同事張麗雖然接觸寄生蟲病檢驗工作才五年,但已駕輕就熟,“多虧了志宏姐姐的‘手把手’教導”。
要送走血吸蟲病這個“瘟神”,僅靠識別還不夠。劉志宏參與到了全國血吸蟲病監測工作中,經常頂著烈日、踩著泥濘,深入水溝等區域收集血吸蟲病中間宿主“釘螺”,并將監測數據完整準確地進行反饋,為科學防控血吸蟲病提供重要依據。她還參與到血吸蟲病患者的診療工作中,保障病人得到科學有效救治。
“這些年最令人高興的是,我們義安區已連續十多年未發現本地感染的血吸蟲病病人、病畜。”劉志宏表示。
雖然已無新增的血吸蟲病患者,但防控工作并未結束。劉志宏深知,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僅靠一個人。近幾年,她通過手寫的操作手冊、標注易錯點的圖譜、手把手帶教進行“傳幫帶”,培養更多“能打仗”的人。她跑遍銅陵的鄉鎮衛生院,用通俗的語言講清“怎么查、怎么防”,光培訓課件就更新了8個版本。
與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病“死磕”,用專業與奉獻編織生命防護網,劉志宏的付出贏得了各界認可,獲得“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最美醫生”等諸多榮譽。今年,中央宣傳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年度“最美醫生”,劉志宏光榮入選。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