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河鎮前進社區張沖組,侄子張紅旗用三十年時光,書寫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孝老愛親故事。
自幼,張紅旗便與先天性失明且未婚的叔叔張北建一同生活。奶奶無微不至照料叔叔的身影,深深烙印在他心中。耳濡目染下,年幼的張紅旗主動承擔起照顧叔叔的責任。17歲那年,奶奶臨終托孤,張紅旗毅然扛起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2018年,是張紅旗人生的轉折點。在外做木匠、收入可觀的他,因叔叔突發腦梗癱瘓在床,面臨艱難抉擇。接到消息的他連夜趕回,看著病床上的叔叔,想起兒時叔叔的疼愛與奶奶的辛勞,他果斷放棄工作,返鄉照料。
照顧失明癱瘓的叔叔,困難重重。張紅旗和妻子每日天不亮就起床,為叔叔穿衣洗漱、耐心喂飯,還鉆研營養學搭配餐食;為防叔叔生褥瘡,定時翻身擦拭;每晚堅持泡腳按摩。閑暇時,陪叔叔聊天解悶,天氣好就推他外出曬太陽。
這三十年,經濟壓力如影隨形。放棄工作后,張紅旗只能打零工補貼家用,即便如此忙碌,他也從未懈怠對叔叔的照料。2022年深夜,叔叔高燒,他背起叔叔冒雨奔向醫院,徹夜守護。
張紅旗的孝心感染著家人。妻子劉芝翠全力支持,包攬家務;三個孩子受父母影響,從小關愛爺爺,傳承孝道。
三十載春秋,張紅旗用青春與堅守,詮釋了孝老愛親的深刻內涵。他放棄精彩世界與致富機會,只為守護叔叔。這份不離不棄的愛,是無聲贊歌,激勵著人們傳承傳統敬老美德,以愛溫暖他人,讓孝心光芒照亮世間每個角落。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