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近日,習近平同志《論“三農”工作》一書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是黨的農村工作基本經驗的集大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行動綱領和根本遵循。為推動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本專欄今天起陸續推出專家學者的解讀文章。
保障糧食安全是習近平同志《論“三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在糧食安全受到嚴重挑戰的當今,認真學習、全面理解習近平同志《論“三農”工作》中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對于各級黨委和政府抓緊糧食生產、落地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思想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篇篇都閃耀著中國共產黨人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大智慧、新理念。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思想,是抓好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
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
糧食安全是大安全觀和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糧食不安,天下難安。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篇論述中反復強調糧食安全的戰略思想和戰略定位。他指出:“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必須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堅持數量質量并重,在保障數量供給的同時,更加注重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產源頭治理和產銷全程監管,讓人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放心。”學好悟透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就是要堅持抓戰略,要突出糧食安全戰略。在思想認識上強化第一戰略的思維,擺上工作的第一位置,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抓農業農村工作,首先要抓好糧食生產,把糧食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的首位產業,緊緊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上;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首先要把糧食產業調優調強,絕不能放松糧食生產,絕不能削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當前,國際風云變幻,不可預見性增大,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把握種業、土地在糧食安全中的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要害是種子和耕地。要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要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要著眼國家戰略高度,把握種業、土地在糧食安全中的地位。”一方面,要充分認識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糧食安全的根基。種業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源頭,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要發揮我國制度優勢,科學調配優勢資源,推進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要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健全品種審定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以創新鏈建設為抓手推動我國種業高質量發展。要緊緊把握國際國內種業創新主體、育種手段、種業功能等不斷拓展的新趨勢,結合我國種業需求的實際,加強主糧品種優質、專用、抗災、高產等種質資源的保護和研發,大力培育優質種業企業和攻克“卡脖子”技術的專業團隊,抓好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使先進的糧食種業成為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另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土地是農業不可替代的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換言之,耕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是我們賴以吃飯的家底。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保護耕地要像保護文物那樣來做,甚至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來做。”可見習近平總書記對耕地保護的極端重視。歷史一再告誡我們,有了土地就有了糧食,土地減少了,糧食就不會安全。從國家層面講,保住十八億畝紅線,就是保住了糧食安全。
確保糧食安全,要堅持黨政同責,綜合施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容不得半點松懈,更來不得半點馬虎。”一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要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保護耕地的責任,逐級簽訂糧食生產責任狀,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二要深化農村改革,不斷賦能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保障糧食安全,億萬農民是主體。要改造提升種糧小農戶,大力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糧食生產聯合體等各類新型種糧主體,積極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要落實延長土地承包制度政策,進一步完善“雙層經營”機制,穩定土地承包制度,穩定糧食生產,切實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要尊重群眾意愿,多形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讓糧食生產經營者,在規模經營中能獲利、多得利,實實在在地增加農民收入;要大力發展農業社會服務,推行種子、肥料、耕種收以及管理一體化托管式服務,不斷提升糧食生產機械化、綠色化、優質化水平。三要節約糧食。要廣泛開展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活動,緊緊抓住糧食生產、餐飲、飼料、工業原料等重點,加強科技創新、制度建設,堅持從點滴做起,從每個人做起,自覺形成節約節糧的良好社會風氣,推動糧食節約為糧食安全作貢獻。
安徽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也是全國十三個糧食主產省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從講政治的高度,積極推動糧食生產、糧食安全新發展。“十三五”末糧食總產已突破800億斤,糧食總量已躍居全國第四位。今年午季再獲豐收,創造了連續十九年豐收的歷史新高。站在新的起點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思想,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牢固樹立端牢飯碗、絕對安全的理念,進一步拉高標桿、做好答卷,積極推動安徽糧食生產、糧食安全再上新臺階。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農村改革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