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從積極擴大自主開放、推動貿易創新發展、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四個方面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了重要部署,釋放了中國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強烈信號。安徽要堅定不移實施擴大開放戰略,著力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上邁出更大步伐。
積極擴大自主開放。當前,世界變亂交織、動蕩加劇,地緣沖突易發多發;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威脅上升,國際經濟貿易秩序遇到嚴峻挑戰,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建議》提出“積極擴大自主開放”,并將此置于對外開放四項任務之首,可見其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積極擴大自主開放,表明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責任與擔當;也向世界宣示,中國牢牢掌握對外開放的自主權,根據現代化建設需要,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十五五”時期,安徽要充分發揮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多重戰略疊加優勢,依托以自貿試驗區為標志的高能級平臺,主動“走出去”“引進來”,加快外向型經濟轉型升級,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跑出自主開放“加速度”。
推動貿易創新發展。近年來,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國際市場布局逐步優化,與新興市場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強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展現了強大的發展韌性和競爭力。2024年,我國進口總額超18萬億元,連續16年穩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為“十四五”圓滿收官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下了扎實基礎。面向“十五五”,《建議》提出“推動貿易創新發展”,并對貿易強國的三大支柱,即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進行了精細和前瞻的部署。近年來,安徽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多元布局增強外貿韌性,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2024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均居全國第9位、中部第1位,成功進入全國對外貿易大省行列。“十五五”時期,安徽要用好用足安徽自貿試驗區、徽派企業國際經貿合作聯盟等平臺載體,擴大先進制造業優勢產品出口,拓展中間品貿易和新型易貨貿易,培育一批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領軍企業,加快向貿易強省邁進。
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中國是吸引外資的大國,也是對外投資大國。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投資環境,中國不斷優化政策環境,激發雙向投資活力,雙向投資量穩質升。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額達1162.4億美元,繼續保持發展中經濟體最大引資國地位;202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1922億美元,連續13年排名全球前三。站在新起點上,《建議》提出“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為有效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繼續和世界分享自身的發展機遇指明了方向。近年來,安徽開放型經濟不斷實現新突破,2024年,全省對外投資增長12.3%。“十五五”時期,安徽要全力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探索構建市場、政府、企業、第三方機構四位一體的外商投資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推動全省對外開放擴量提質增效。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共建“一帶一路”,是我國改革開放后提出的第一個全球性、大規模、全方位國際經濟合作倡議,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主要路徑。經過多年來的務實推進,“一帶一路”合作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為世界經濟繁榮發展注入了新動力、開辟了新空間。當前,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建議》提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指出一系列務實行動舉措,展現出共建“一帶一路”更加光明的未來。處于“一帶一路”重要節點位置的安徽,近年來認真落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要求,不斷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產業合作,中歐班列(合肥)服務范圍覆蓋全省16個地市,大眾科技、海森生物、佳通輪胎等一批標志性外資項目持續推進,各項重點任務取得明顯成效。“十五五”時期,安徽要把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擺在重要位置,進一步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互聯互通,拓展綠色、民生、健康等領域合作,以安徽工作的出新出彩為全局工作增光添彩。
(作者:王尚改,單位: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