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凸顯了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笆逦濉睍r期,安徽要聚焦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統籌推進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基礎研究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和科技體制改革,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三地一區”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安徽力量。
強化戰略科技力量,筑牢原始創新策源根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實現我國科技自立自強,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也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任務。安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省份,創新資源豐富、原始創新能力強。目前,安徽擁有國家實驗室、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高能級創新平臺,持續聚焦科技創新與原始創新能力,在量子信息、聚變能源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不斷搶占世界科技“制高點”,實現了一系列從“0”到“1”的原始性科技創新成果,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貢獻?!笆逦濉睍r期,安徽要堅持科技打頭陣,持續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高質量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依托合肥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全力推進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建設,集中突破引領性、原創性重大創新成果。構建高水平實驗室體系,持續培育爭創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生物育種實驗室、開陽實驗室等省實驗室建設運行。探索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制,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基礎研究投入機制,引導科技領軍企業布局基礎研究。
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長期以來,安徽始終堅持下好創新“先手棋”,在科技創新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歷史性跨越,攻關突破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產業創新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笆逦濉睍r期,安徽要堅持“四個面向”,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基礎研究前瞻性布局,圍繞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和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進行重點部署,努力在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交叉融合領域,產出更多標志性成果。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國家所需、安徽所能、產業所困,全鏈條推動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高端儀器、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生物制造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科技自立自強的最終落腳點是產業自立自強。近年來,安徽聚焦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培育壯大戰新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目前,安徽已形成戰略科技力量集聚、創新企業崛起、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的有利條件,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走在全國前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笆逦濉睍r期,安徽要緊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增強創新的產業孵化能力,加快把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培育多層次創新企業梯隊,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壯大獨角獸企業,支持科技領軍企業承擔重大科技任務,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成長體系。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融通機制,著力破解創新鏈與產業鏈“兩張皮”問題,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營造開放包容創新生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是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舉措。近年來,安徽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入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改革,圍繞企業主體地位、產業創新協同、科技金融支持及教育科技人才體制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推出一系列政策,一批探索、試點走在全國前列?!笆逦濉睍r期,安徽要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科技零基預算改革,構建科技創新多元化社會資金投入機制,推進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改革,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經費支配權,積極爭取國家科技創新再貸款、國家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深化人才發展機制改革,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打通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到企業的綠色通道。加快構建科技創新容錯糾錯機制,營造勇于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
(作者:王澤強,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基地)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