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當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資本市場已成長為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我們要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中國特色資本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站穩人民立場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薄榜R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敝袊厣Y本市場的初步建立、逐漸發展及完善成熟,始終遵循馬克思主義及其金融資本理論的指導,尤其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中對人民性、金融與實體經濟的主要理論貢獻。
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觀點,資本具有二重屬性。資本的自然屬性是資本一定要實現價值增值的問題,資本的社會屬性是資本歸誰所有的問題。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資本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資本應服務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把增進人民福祉、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資本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定不移站穩人民立場,要堅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和違法違規“造富”,從強化資本市場監管工作的“人民性”入手,正確認識資本市場監管的人民主體本質,深入強調資本市場監管保障人民利益的根本任務目標。要正確處理金融和實體經濟的相關關系,引導金融體系步入“脫虛向實”軌道,實現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主動讓利實體經濟、積極活躍實體經濟、始終穩定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扎實推動實體經濟穩健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就業崗位、改善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
立足本國國情
當下,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正在不斷形成并得以鞏固,實體經濟潛力巨大、宏觀環境總體向好、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旺盛、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不斷增強,我國資本市場處于難得的戰略機遇期。但與此同時,發展還不充分不平衡,離市場和投資者的期盼還有差距;市場結構還不盡合理等問題依然突出。堅持把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與國情市情結合起來,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勢在必行。
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發展,應當立足于國家建設的歷史進程,深入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從新中國成立的民族崛起之路中,從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變遷中,弘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本市場發展的興盛之道。要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資本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有機結合起來,自覺把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去謀劃、去推動。要以服務新發展格局為市場發展指引,為資本市場提供圍繞國內市場、關注國內人民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地利”條件。中國特色資本市場必須立足本國國情,才能切實保障其資金增值過程的市場化和法治化,人民才會源源不斷地將家庭財富投入資本市場。
借鑒國外實踐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斷加大。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中國資本市場起步晚、建設時間短,在發展起點上和過程中都面臨著特有的初始條件和內外部環境。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成果必將備受矚目。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要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將“中國智慧”與國際最佳實踐相結合,把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前推進。
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應充分吸收和借鑒國際最佳案例,同時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要加強信息披露,更好發揮資本市場風險定價功能,推進全市場注冊制改革。要形成淘汰機制,嚴格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規避劣幣驅逐良幣。此外,還要嚴厲打擊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行為,以好的法治體系保障投資人的權益,從而使投資人敢投資、愿投資。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還要營造各方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生態,加快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構建資本市場良好的可預期機制,并切實提高違法成本,堅決維護資本市場秩序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讓市場各方有切切實實的獲得感。
保障金融安全
黨的十九大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并寫入黨章,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黨中央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維護金融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
資本市場是高風險市場,防風險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永恒主題。進入2022年,國際局勢日趨復雜,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加劇,避險情緒大幅升溫,原油、黃金等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多國股票市場出現大幅調整,我國金融安全面臨新的風險和挑戰,這需要相關各方強化底線思維,將風險防控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筑牢金融防火墻。同時,要補齊金融市場監管執法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短板,不斷完善金融宏觀調控機制,統籌協調好宏觀政策和監管政策,加快監管科技建設和提升監管科技應用能力,進一步增強監管合力,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羅玉輝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