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大數據、物聯網、5G技術的廣泛應用,新的業態不斷出現,高科技在農村同樣大有作為。在推動安徽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過程中,需搶抓數字機遇,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以數字賦能安徽農業創新發展,激發農業農村新動能。
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通信基站與無線網絡覆蓋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新基建的升級改造,有序推進農村地區的5G及千兆互聯網建設,積極引導農民使用計算機、智能手機等信息化終端。支持農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推動農村電力、水利、冷鏈物流等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加大無線傳輸設備投入,加快物聯網和大數據應用在智慧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助力智慧農業發展。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和引導力度,構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長效機制。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持續優化農村支付服務環境,研發適合農村需求的普惠金融產品。完善電商孵化服務體系建設,多措并舉發展農業電商企業,優化鄉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服務功能,提高鄉村電商運行效率,實現鄉村電商便民服務水平提升。
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字化培訓。鼓勵電商龍頭企業積極開展“結對子”對口幫扶活動,對有意向的創業者、農戶、農村致富帶頭人和扶貧對象開展創業與技能培訓,提升農村電商經營管理效率。在人才培養建設領域,積極提升農民學歷教育,鼓勵各地通過補貼學費等方式,做好農村各類高素質人才示范培訓與輪訓。支持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建立數字農業領域的人才培養與實訓基地,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區域涉農高校和職業學校的資源優勢,培養理論與實踐技能并肩的專業型農業人才。同時,利用農產品電子商務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優質培訓資源大力培養農村職業技術農民,提升農戶數字化生產技能。
打響農村電商地域品牌。積極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建立涵蓋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充分發揮需求和消費市場信息的導向作用,形成可持續的商業生態模式。同時,基于物聯網、區塊鏈溯源等技術推動農、林、牧、漁等領域數字化轉型,打通農業生產與銷售聯系通道,加快農業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消費者可通過產品追溯與農業生產端建立聯系,讓消費者買得放心。規范已有公共品牌管理,實施標準化、規范化經營,提升農業農村生產組織現代化經營水平,塑造良好地域品牌形象。同時,重視農特產品的精深加工,切實提高農特產品開發力度,提升品牌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推廣數字化農業智能應用。依據農業生產不同場景、農業生產全過程設置的節點與參數,面向農村地區,積極開發實用的智慧農業生產App,方便農戶日常農業生產。激發農民群眾參與智慧農業積極性,釋放農民主體活性,不定期舉辦智慧農業應用交談會,幫助農戶交流數字化知識。鼓勵引導高校、科研院所等圍繞智慧耕種、耕地管理、農村數字金融等重點領域深化農業數字化場景應用開發。加強智能技術在農業產品加工、倉儲物流、彩印包裝、創意設計中的應用,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著眼于整條產業鏈的融合,構建包含設計、生產、供應、管理等環節的智能制造體系。積極與電商平臺合作,實現在多平臺運營的專業升級。組建集工廠、研發中心、物流倉儲和消費者于一體的農業產業鏈條,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將智能技術應用到糧食生產、流通、加工、消費等多個環節,推進數字育種平臺應用,加快智能化糧庫建設,實現節糧減損,大力推動糧食生產全鏈條數字化協同發展。通過智慧鄉村管理平臺建設,將數字技術應用到鄉村人居環境治理與生態環境監測,積極培育良好鄉風文明,構建智慧綠色鄉村。
黃敦平 王 雨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