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這為加快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轉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鮮明提出“七個強省”的奮斗目標,并將“智能綠色的制造強省”放在前位,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造業發展的重要論述和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戰略舉措。
傳統制造轉型升級
安徽制造業在全國有優勢,但是長期以來以“銅鐵煤電化”為支柱。新世紀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安徽制造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大幅度提高,形成了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快的“雙快”賽道,一年一度的世界制造業大會展現出安徽強力推進制造業向高端化邁進的砥礪奮進成就,吸引了全球的關注目光。近年來,安徽全力推進傳統制造業升級改造,通過戰略性重組、加大研發投入、數字化轉型升級、生態化低碳化改造,使得傳統制造業面貌煥然一新;建立了十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家電[居]、數字創意)省級專班推進機制,圍繞十大新興產業設立了省級引導基金,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制定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4116”行動計劃,實施了產業鏈鏈長制和產業集群群長制,堅持一鏈一策、鍛長補短。安徽制造業產業結構向高端化邁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截至2022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4萬億元,省重大新興產業基地產值突破1.1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邁過萬億元臺階,優質上市公司數量達到全國前9位(中部第1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水平位居全國第一方陣。截至2023年6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121戶,數量居全國第6位,智能語音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獲批2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達597家、居全國第8位。
智能制造成為趨勢
當前,全球制造業正加快邁向數字化、智能化時代,智能制造對制造業競爭力的影響越來越大。制造業智能化成為全球發展趨勢,A(人工智能)B(區塊鏈)C(云計算)D(大數據)E(邊緣計算)F(霧計算)G(5G/6G)等數字化技術在產業領域乃至在未來國民經濟各領域的廣泛采用,將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要特征表現,制造業領域數字技術采用、智能化轉型使制造業在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基礎上,實現制造業機器的自動反饋和自主優化,將大幅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產品和服務價值,是全球制造業獲取競爭力的必有路徑。美國2011年宣布實施“先進制造聯盟計劃”,2013年發布《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初步設計》,2018年又發布《美國先進制造領導力戰略》。德國2011年提出了“工業4.0”,其國家工程院發布了《智能服務世界2025》,教育和研究部發起《工業4.0:從科研到企業落地計劃》,2019年又發布了《國家工業戰略2030》。英國2008年推出“高價值制造”戰略,2013年又推出了《英國工業2050戰略》。法國2013年提出了“新工業法國”戰略,2015年又推出“未來工業”戰略。這些全球發達國家的新工業戰略或舉措,其核心任務都是要推動制造業智能化。我國工信部編制了《“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為中國的制造業智能化明確了未來20年發展方向。安徽出臺《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和《支持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若干政策》,分級分類實施制造業數字化改造,強力推動全省制造業智能化。
綠色制造全面提升
綠色化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提高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加快工業綠色發展,順應時代發展大勢,契合全球綠色低碳發展總需求,既是面向國際的大國責任和擔當,也是造福國內全體國民乃至子孫后代的使命義務。當下,安徽產業結構仍未跨越高消耗、高排放階段,以資源為依托和高能耗、高原材料消耗的傳統制造業還占很大比重;中國碳排放主要來自煤炭,安徽省碳排放量居全國前列,減碳形勢嚴峻;尤其是安徽一些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單一,新興產業發展不足,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制造體系,打造綠色新動能,實現綠色化轉型任務還很艱巨。為此,安徽穩步有序推進“雙碳”戰略,一方面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降低高碳排產業比重;另一方面著力推進制造業企業綠色轉型,提高集約循環資源利用效率,逐步建立健全工業綠色低碳轉型長效機制,努力建設“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四位一體的綠色制造體系。安徽定期發布《綠色制造項目導向計劃》《自愿性清潔生產項目導向計劃》,大力實施綠色低碳技術項目改造,加快推廣使用高效節能設備和盡力淘汰高耗能落后設備,推進煤炭智能綠色開采,全面提升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推進電能替代,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至27%左右。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安徽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65家、綠色園區17個,分別居全國第6位、第2位,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25家,居全國第6位,全省制造業企業綠色意識和綠色制造水平有很大提升。
面向未來,安徽制造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一要圍繞著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面向制造業繼續推進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全面提升制造業附加價值,向產業鏈“微笑曲線”高端攀升。二要圍繞著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進一步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和產學研金用深度鏈接,培育和引育優質企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現產業結構全面升級。三要強力有序推進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按照大中小企業分批次、分階段實現智能化,出臺或優化企業智能化技術采用政策撬動經營主體,強化企業家數字化轉型意識,激勵其實施智能化改造行為。四要著力推進制造業企業綠色化生產。既要深入落實現有導向計劃,又要切實借助于碳匯市場的經濟杠桿撬動企業實現綠色化制造。總之,安徽正在成為新興產業聚集地,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正在實現更大作為。
(作者:劉志迎 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