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深入挖掘和運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及旅游價值。近年來,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迅猛發展,正深刻改變著社會生產方式和文化傳播形態。創新應用數智技術,全面有效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已成為提升育人實效的重要路徑。
打造虛實融合體驗場景,拓展沉浸式育人課堂。傳統育人模式受時空限制,育人功能的輻射距離短、覆蓋面窄。虛實融合體驗場景的設置與拓展應用是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方向之一。圍繞特定的紅色文化資源,采用虛擬現實(VR/AR/MR)、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打破物理與數字空間的界限,創設沉浸式育人課堂,開創“超現實”且具備突出“具身性”的教育手段,因地制宜打造虛擬融合場景,為學習者創造高度互動、情境化的學習體驗。基于數智技術打造虛實融合場景的核心密鑰在于“以虛強實”,能夠突破時空桎梏,甚至可以便捷植入學校理論課堂。另外,虛實融合場景通過歷史還原實現情感共鳴,通過3D掃描、動態光影渲染等技術,高精度復原革命遺址,再現歷史場景。結合AI語音合成技術模擬歷史人物,實現跨越時空的對話,極大增強歷史真實感。設計多種感官交織的場景,比如,在渡江戰役紀念館的VR體驗中,融入乘風破浪、舳艫千里的觸覺反饋,實現沉浸式的育人體驗,讓學習者更加深刻地體悟革命先輩們為民族解放事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使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得以充分發揮。當然,紅色文化資源的虛實融合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通過數字敘事重構集體記憶,實現從“參觀式學習”到“體驗式內化”、從“知識掌握”到“價值認同”的躍升。
推動多元要素深度融合,形成跨界式育人模式。數智技術能夠驅動文化產業、文化事業等與紅色文化資源深度融合,建立“科技賦能+產業事業+協同育人”的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模式,既有助于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壯大,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又有助于發揮協同育人作用,全面釋放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效能。5G、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能夠延展紅色文化資源的作用場域,實現“紅色+旅游”“紅色+生態”“紅色+科技”“紅色+康養”等產業鏈協同延伸,為育人提供需求牽引和實踐平臺。一方面,數智技術賦能科技、產業和文化的融合,打破了傳統產業邊界,為人才培養開辟新場景。同時,多元主體參與的育人生態系統能夠敏捷響應產業需求,進一步推動資源整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跨界式育人模式又為產業協同發展持續輸送價值動能、人才支撐、智力資源和創新活力。無疑,產業與育人的雙向賦能,能夠激活數智技術與紅色文化資源深度融合的驅動力,進一步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
拓寬紅色文化傳播渠道,生成裂變式育人效應。依托數智技術拓寬傳播渠道,形成紅色文化資源裂變式育人效應,是傳承紅色基因的必然選擇。拓寬傳播渠道的核心在于通過技術賦能,實現傳播渠道的多元化與價值意涵傳遞的精準化,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指數級擴散和個性化滲透,從而形成“裂變式育人效應”。在數智技術驅動與加持下,創新紅色文化資源向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轉化的路徑,將紅色文化資源完整、生動、鮮活地呈現于公眾面前,實現歷史與現實的對話,從而持續拓展和強化提升育人效能。舉辦紅色文化創意大賽,鼓勵自媒體用戶創作短視頻、漫畫、歌曲等多樣化紅色作品,這種文化共創工作顛覆了傳統的線性文化生產方式和教育模式,可使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倍增。在傳播過程中要構建全媒體傳播矩陣,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中樞作用,實現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分發。根據不同社交媒體領域平臺的特點,制定差異化內容策略,實現精準觸達。在思想深度、傳播精度和情感溫度等方面持續探索,數智技術必將為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提升注入新的活力,讓紅色文化真正入腦入心。
夯實文化科技融合基礎,構建集成式育人矩陣。數智技術賦能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提升,離不開多種行動元素和保障條件的集成支持。一是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形成顛覆性的技術突破,為數智技術賦能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生產提供強勁引擎,避免紅色資源開發利用“淺表化”“同質化”,為提升育人效能奠定技術條件。二是推動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運用高清攝像、三維掃描、AI圖像修復等技術手段對紅色檔案、遺址、文物等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采集和歸集,為共享紅色文化資源提供數據支撐。三是培育懂技術、懂文化、懂教育的復合型人才,為紅色文化資源虛實融合體驗場景打造、紅色文化資源挖掘與利用、紅色文化闡釋與傳播等奠定人才基石。四是通過財政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激活文化旅游、文博、影視、傳媒等各類文化機構針對紅色文化資源開發應用數智技術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數智技術賦能紅色文化資源育人提供政策支持。五是提升博物館、紀念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等公共文化機構數智化水平,為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發揮搭建線下載體。
(陳冬冬)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