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六條原則”,“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就是其中之一。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更好統籌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讓“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各展其長、協同發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必修課,也是進行時。
用活“無形之手”,充分激發市場蘊藏的巨大活力。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十四五”時期,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把政府不該管、不能管的經濟事項交給市場,完善市場規則并帶頭遵守規則,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使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大舞臺。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面向“十五五”,需要堅定不移深化市場化改革,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凡是市場能自主調節的就讓市場來調節,凡是企業能干的就讓企業來干,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市場機制,引導資源向效率更高的領域和環節流動,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創新創造潛能。
用足“有形之手”,更好發揮政府彌補市場失靈的作用。市場不是萬能的,存在失靈、無序等問題。推進高質量發展,單靠市場自發調節無法做到,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十四五”期間,從有關部門出臺舉措發展農村養老服務、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就業支持,到各地陸續推出新增公共停車泊位、啟動城中村改造等“民生清單”,各方著力優化公共服務,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有效彌補市場不足。步入“十五五”,政府需要進一步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既加強市場監管,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又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加強社會保障,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補足市場短板。
統籌好“兩只手”,持續深化改革。“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不是割裂對立的,而是有機統一的。實現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相互補充,才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一系列標志性改革舉措密集出臺,層層打通制約市場作用發揮的堵點卡點,推動了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協同發力。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根本上還是要靠改革。“十五五”期間,要繼續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持續深化改革,更好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堅決破除阻礙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壁壘,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激發市場活力、制度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結合,不僅是理論命題,更是高質量發展實踐的鮮明底色。推動“兩只手”更好結合,是一個不斷完善、止于至善的過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把該放的放徹底、該管的管到位,讓“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相得益彰,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