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中下游最大的“菜園子”——安徽和縣,一場蔬菜產業革命悄然發生。今年5月,該縣成立和縣蔬菜集團,通過配送服務、品牌賦能、直播助力及供應鏈整合四輪驅動,探索出一條從田間到餐桌的新路徑。
配送服務守護市民菜籃
凌晨三點半,當整座城市還沉浸在酣睡中,和縣蔬菜集團(以下簡稱“集團”)旗下的馬鞍山和縣蔬菜配送中心早已燈火通明,配送部負責人周鵬已穿上工作服,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他笑著說:“以前自己做生意,每天都操心銷路。現在好了,集團統一采購、統一配送,我們只要專心做好分揀配送就行。”
晚上十點,集團統一采購的各類菜品準時到達,辣椒、西紅柿、豇豆等還帶著田間的泥土氣息。中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其存入保鮮冷庫,次日凌晨四點,根據訂單分揀菜品、稱重包裝、貼上標簽,一袋袋菜品整齊排列。“學校的訂單要優先處理,得趕在六點半前送到,其他單位的最遲七點前送到。”周鵬說。清晨六點,分揀結束,各類菜品隨著常溫車、冷藏車、冷凍車等配送車輛奔赴各地。對于周鵬和他的同事們來說,這樣的工作節奏已成常態。
“配送單位從最初的十幾家發展到現在的32家,月營業收入突破100萬元,說明我們的蔬菜品質和服務得到認可。”集團旗下安徽和味源食品配送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年昇表示,“配送范圍正由縣內向縣外拓展,目前已在馬鞍山市增設配送點,與馬鞍山中加雙語學校、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單位合作。未來將重點拓展高校和企業市場,同時逐步將本地蔬菜采購比例提升至70%,助力本地農產品輻射更廣闊的長三角市場。”
品牌賦能樹立品質標桿
清晨六點,“和鮮良品”旗艦店準時開門。貨架上,高關的葡萄如紫水晶般晶瑩剔透,西埠的麻油散發著濃郁香味,香泉的大米粒粒飽滿,近500種特色商品琳瑯滿目。
家住和縣龍居苑小區的陳阿姨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店里挑選菜品。“這里的菜都有檢測報告,價格也不貴,吃得放心。”她表示,菜場就是一個“斤斤計較”的地方,除了葷菜,其他菜基本都在這里買。
“我們建立了嚴格的品控體系,”唐玲指著墻上公示的綠色認證證書和檢測報告說道,“店內70%的商品來自本地,由集團統一采購、定價、配送,既保證品質,價格也實惠。”
晚六點,店員擺出促銷攤位,清倉出售當日剩余菜品。晚七點,集團的配送車輛準時到店回收菜品并補充新貨。“每天這個時候都會換貨,確保第二天上架的都是新鮮品。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現在退貨已經很少。”唐玲邊說邊核對收貨單和退貨單。退貨率的大幅降低,不僅反映出運營效率的提升,更說明品牌贏得百姓口碑。
該店作為集團重點打造的區域公共品牌形象窗口,品質得到市場認可,如何讓更多人知曉?在品牌推廣方面,該縣創新推出助農消費券項目,由縣農業農村局聯合縣財政局、縣總工會等單位共同推進。自項目推行以來,助農消費券已累計銷售1779張,帶動預付金額55.51萬元,有效激活本地消費市場。
與此同時,店鋪還在“餓了么”平臺開通外賣業務,很快便取得“水果單品配送排名第一”的好成績。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旗艦店日均訂單超過90筆,日營業額突破1萬元。未來,集團還將計劃增設3家社區門店和1家直營店,覆蓋和縣城區,形成“一公里便民服務圈”。“縣域標桿”躍升“城市級便民平臺”。
直播帶貨助力產品銷售
“這是我們和縣本土種植的巨峰葡萄,顆粒飽滿、甜度高……”集團市場總監王宏花正手持一串葡萄在抖音直播間向網友熱情推介。背景貨架上,整齊陳列著全縣九個鄉鎮的特色農產品,為直播提供了最真實的產品展示場景。
今年8月下旬,就在這個直播間,直播團隊幫助石楊鎮新農村銷售巨峰葡萄12000斤、梨子8000斤、菱角2000斤,為村集體增收近16萬元。其中,范庭彰家庭農場的巨峰葡萄通過這場直播就賣出1萬多斤。“我種葡萄12年,今年種了70畝巨峰和30畝陽光玫瑰。”范庭彰家庭農場負責人之一的黃亞明說,“沒想到在直播間一下子賣了這么多。”
如今,集團每天都會安排專業主播在旗艦店直播專區內直播,通過講述產品背后的故事,突出“綠色、有機、溯源”等賣點,讓消費者更直觀地了解和縣優質農產品。自8月份直播以來,累計觀看人次約15萬,助力瓜果銷售近4萬斤。
供應鏈整合打通產銷一體
在和縣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藍圖中,與行業龍頭企業的深度合作正成為打通產銷一體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其中,與深圳市怡亞通的合作尤為引人注目,目前已實現“和縣辣椒”供應超200噸,充分體現集團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的戰略意圖。與此同時,與“北京本來生活”等知名企業也建立了穩定的直供關系。
“我們不僅要種得好,更要賣得好。”集團負責人表示,今年4月15日與深圳農業集團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為和縣蔬菜產業帶來全新發展機遇。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開展種質資源合作、品牌運營和冷鏈物流園建設。該項目分三期流轉開發。目前一期工程——位于歷陽鎮的400畝設施大棚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未來這里將規模化種植優質大麻花螺絲椒。為確保順利實施,項目實行“專業運營+技術支撐+資金監管”的合作模式:由深圳農業集團負責市場對接和品質管控,引入專業技術團隊,集團則設立專項監管賬戶,統籌協調當地資源,確保資金使用規范。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當地供應鏈體系,助力本土產品走向全國市場。(祝偉宏)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