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陸迪)中秋國慶“雙節”期間,肥東以非遺傳承為核心、以民俗互動為紐帶,處處洋溢著喜慶氛圍。洋蛇燈巡游、長三角舞獅大賽等一系列特色活動接連上演,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場場兼具文化歡樂的假日休閑。
多場非遺活動傳承入人心
10月1日,包公故里文化園內鑼鼓喧天,燈員默契配合,操控著40米長的“洋蛇”演繹“長蛇出海”“盤寶塔”等經典動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肥東洋蛇燈”正式開舞,靈動的姿態引得游客紛紛駐足拍照。
“第一次近距離看洋蛇燈,太震撼了!”從淮南專程趕來的季先生抱著孩子,追著巡游隊伍一路觀看,“孩子盯著蛇燈眼睛都不眨,還一個勁問‘蛇怎么會跳舞’,正好借這個機會讓他感受下傳統文化。”
“能讓孩子們親手體驗‘活火圈’原理,就是希望非遺種子能在下一代心里扎根。”在活動特設的“洋蛇燈小傳人”課堂上,燈員現場講解并手把手教孩子們制作簡易花燈。
據了解,本次洋蛇燈巡游先后走進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文化生態園、江淮僑鄉·六家畈景區,讓更多人領略到這項“中華一絕”的獨特魅力。
九省獅隊逐“獅王” 傳統競技掀熱潮
10月5日,第三屆長三角舞獅邀請賽暨撮街舞獅大會在撮街拉開帷幕。高樁上,獅子騰挪跳躍如履平地;水面上,“飛獅”踏浪而行引得驚呼不斷。來自蘇浙滬皖等9省的46支獅隊齊聚賽場,100頭“雄獅”同臺競技,場面火爆。
“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舞獅,現場看簡直太燃了!”游客王先生舉著手機全程錄像,“水上飛獅那一下騰空,我手心都捏了把汗,這就是傳統文化的‘硬核’魅力。”
“練舞獅3年了,這次能和全國高手比拼特別開心。”選手們告訴記者,雖然訓練很辛苦,但每次穿上獅頭,就覺得充滿了力量。賽場上,少年組選手滿頭大汗卻眼神堅定。
合肥市龍獅運動協會陳夢龍介紹,本屆賽事省外隊伍占比超四分之一,通過以賽會友,不僅能弘揚龍獅文化,更能讓肥東成為長三角地區民俗交流的重要平臺。
全域歡樂不停歇
“雙節”期間的肥東,撮街內,第四屆撮城拜月大典還原周朝祭月古禮,擊鼓鳴鐘、敬獻祈福,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傳統節日的儀式感。這里不僅有非遺民俗的厚重底蘊,更有多元活動的新潮體驗。“撮街捕魚宴”重現傳統大席場景,地道美食香氣四溢,滿是煙火氣息。
“白天看舞獅、逛非遺,晚上賞打鐵花、品美食,一天根本玩不完。”來自合肥市區的游客張女士笑著說,“肥東的假期活動太豐富了,下次還要帶朋友來。”夜幕降臨,非遺打鐵花在夜空綻放,金色火花如流星墜落,與夜光飛魚表演交相輝映。
洋蛇燈的非遺傳承、舞獅賽的競技激情、傳統祭、到新潮夜游……肥東以豐富多元的活動,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