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多方分擔風險、提供擔保增信是有效舉措之一。安徽省在全國率先推出“4321”政銀擔合作機制。近日,記者從省擔保集團獲悉,截至8月末,這一機制累計撬動擔保貸款投放突破萬億元,達10040億元。
據悉,早在2014年底,我省創新推出“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機制,即在項目出現風險時,由承保的縣(市、區)擔保機構、省信用擔保集團、貸款銀行、地方政府分別按40%、30%、20%、10%承擔風險責任。兩年后,這一創新機制在全國進行推廣。眼下,在“4321”政銀擔合作機制的助力下,更多金融“活水”正精準流向重點流域、薄弱環節。
“截至8月末,我們累計服務小微企業、‘三農’等普惠領域經營主體45.51萬戶(次),在保余額1423億元、經營主體7.04萬戶,同比分別增長5.12倍、12.8倍,年均增幅18%、29%。其中,支小支農業務占比持續保持99%以上,單戶500萬元及以下業務占比提升至66%,分別高于國家政策要求19個、16個百分點。”省擔保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科技型小微企業也是“4321”政銀擔合作機制的重點受益群體,截至8月末,累計為2.64萬戶(次)科技型企業提供擔保支持1806億元,服務全省45.86%專精特新企業、36.83%的“三首”企業。
“貸得到”,還要“貸得起”。為緩解小微企業融資貴,我省在“4321”政銀擔基礎上,創新徽擔“總對總”等線上批量產品,持續推動降費提效,截至8月末,“4321”政銀擔業務平均融資成本較推出前降幅近50%。(記者 何珂)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