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普康視副總經理付志英向記者介紹:“創業至今,省藥監部門給予我們很大幫助。”創業初期,企業對注冊法規、臨床試驗路徑等都不太熟悉,省藥監局派出“企業服務員”駐點指導,幫助產品在細分市場率先突圍。目前,歐普康視累計用戶已超200萬,2024年營收突破18億元,今年自主研發的鞏膜鏡也正式推向市場。
省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省藥監局始終把企業獲得感作為第一標準,構建“靠前—事中—跟蹤”全生命周期服務鏈,讓企業在安徽“愿意來、留得住、長得快”。
2024年9月,安徽省首個藥品進口口岸在合肥空港正式投用,合肥億帆生物制藥有限公司通過中國(安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提交藥品進口通關備案報驗資料,經安徽省藥監局藥品進口備案管理辦公室受理審查,拿到了安徽省首張《進口藥品通關單》。
“過去進口藥品要繞道上海,運輸就要兩天,倉儲、時間成本居高不下。現在空港口岸+省藥監局一站式審批,進口周期縮短一半以上。”億帆生物制藥總經理沙小華說,通關便利化為安徽生物醫藥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贏得寶貴時間。
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四五”以來,省藥監局堅持寓服務于監管,制定實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等11個政策文件,順利獲批國家藥監局優化藥品補充申請審評審批程序改革試點,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落實“全省一單”,率先實施涉企電子證照,上線運行開辦藥店“一件事”;開通第二類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綠色通道,建立醫療器械分類界定會商機制;省地共建10家醫藥創新柔性服務站,加快構建全省醫藥創新柔性服務網。
靠前服務,變“坐等咨詢”為“主動服務”。在網上開辟“許可注冊惠企政策超市”專欄,動態發布咨詢常見問題及政策文件150余項;創新開展“局長服務日”活動,強化藥械妝政策宣貫及現場溝通交流,有效解決企業許可注冊申報難題;建立省級分類界定會商機制,推動省級自行界定比例由18.9%上升至65.1%,縮短企業申報時間。
深入事中指導,動態更新藥械創新服務清單,對遴選的重點產品進行針對性幫扶,有效解決企業產品研發上市堵點問題;同時搭建藥械創新平臺,推動成立藥品和醫療器械創新聯盟、醫療機構制劑及科技成果轉化專業委員會,著力促進藥械技術創新、提升醫藥產業競爭力、加速成果轉化。
加強跟蹤提醒,建立許可證近效期換證提醒機制,截至目前,已為889家企業發送提醒4812個,有效化解了許可延續申請不合規風險,避免企業遭受經濟損失、市場影響和管理風險。
有溫度的監管,讓創新者敢闖,讓投資者敢投。正因有一系列政策舉措做保障,近年來,安徽省生物醫藥產業交出了高分報表。截至2024年,安徽省生物醫藥企業數量已突破2000家。數據顯示,2024年,安徽醫藥工業規上營收突破千億元,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一粒種子”到“萬木蔥蘢”,在這片精心培育的產業沃土上,安徽藥監人正與萬千創新者并肩,書寫“健康安徽”的全新篇章。(記者 陶妍妍)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