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郵政業務不再只是人們觀念中的寄遞郵件、訂購報刊等。當下,安徽郵政分公司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認真踐行“人民郵政為人民”服務理念,讓百姓共享社會發展成果?,F如今,綠色的郵政車和穿著綠衣服的郵政人已不僅僅是郵件的遞送者,而是將服務觸角延伸到了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貼心人。
創新方式 做好普遍服務
在壽縣郵政運營中心,記者看到五輛郵車正在裝載當日進口的郵件,據介紹,這五輛郵車將按照五條郵路直接到達鎮級中心,然后經過內部處理后由投遞員進行投遞,客戶在下午四點前就能收到當日進口的郵件。然而在幾年前還不是這種情況,“以前壽縣只有兩條環形郵路,有的鎮比較偏遠,郵車到達已經是下午5點了,郵件就無法當天到戶”,淮南郵政分公司副總余飛說,“現在安徽郵政實施兩中心一站點建設,即縣運營中心,鎮運營中心,和村級郵樂購站點,大大加快了郵政的運營速度,可以更好地服務百姓?!?/span>
對于安徽郵政來說,做好普遍服務關系國計民生。為了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用郵需求,確保第一時間把黨的聲音、黨對人民的基本服務傳遞出去,全省現有郵政普遍服務網點1943處,信件、印刷品、包裹、匯兌4項普遍服務業務全部開辦,建制村通郵率達100%。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縣以上城市黨政機關《人民日報》當日見報,城市區域20千克以下和農村區域5千克以下普通包裹投遞到戶,鄉鎮以下農村地區,投遞周五班由60%提升至90%以上。
在合肥郵區中心局,300臺“小黃人”智能分揀機器人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在約1000平方米地的場地中,“小黃人”搭載的智能分揀系統會根據郵件面單上的二維碼自動規劃線路,然后投入136個不同區域的分垛。“小黃人投入使用后,原本需要100-120人的分揀工作,現在只需要25-30人”,中心局設備維護人員凌濤說,“300個‘小黃人’一小時可分揀5公斤以下的輕小件包裹1.2萬件,格口落袋準確率基本達100%。每個小黃人都帶有自動掃碼、自動稱重、自動充電等功能,具有高穩定性、高可靠性、高效率的特點?!睋榻B,合肥郵區中心局小黃人智能分揀系統是中國郵政企業的第一個智能分揀項目,也是安徽省快遞行業第一套投入實際應用的智能分揀系統,標志著郵政內部作業處理由機械化走向智能化。
為更好地滿足群眾用郵需求,使郵路更加暢通便捷,除率先投入分揀系統外,安徽郵政著力打造“省內最強,國內領先”的省內網。以省際聯盟方式,推出省際精品線路,構建長三角區域互寄T+1網絡,珠三角和環渤海T+2網絡,郵路直達省會城市達到26個。省內干線網建成以合肥為省中心,蚌埠、安慶、蕪湖為區域中心的兩頻次集散網。同時,為了提升我省對外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開放發展,安徽郵政積極爭取與海關合作,運營投產合肥國際郵件互換局兼交換站,為我省電子商務企業提供一體化的倉儲、通關、結匯、退稅、寄遞等服務。截至目前,已實現對俄羅斯、巴西、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18個地區的郵件直封,國內時限縮短三分之一,日均處理國際郵件近五萬件。
便利百姓 提供公共服務
“什么?這里還可以買菜?”剛剛搬到合肥市政務區山水名城小區的姜女士在小區里“家郵站”拿快遞時驚奇地說。原來,是“家郵站”的負責人小王在向姜女士介紹他們的服務內容,包括訂購代收包裹、寄送郵件、訂購新鮮蔬菜水果和土特產、代充公交地鐵卡等業務。
近年來,安徽郵政發揮獨特優勢,整合社會資源,在與郵政關系密切的民生領域創新服務產品,優化公共服務供給,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改投遞段為投遞圈,建設以“家郵站”為核心的城市社區服務生態圈,延伸投遞網絡“觸角”和“毛細血管”,將郵政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就是安徽郵政在城市區域進行便民服務探索做出的新嘗試。在農村,則建設以“郵樂購”站點為核心的農村電商服務生態圈,通過縣域物流網,投遞網有機銜接,將綜合服務平臺塑造成為服務民生的主渠道,電商產業的新入口和公共投遞的服務端。在壽縣北集村郵樂購站點,地上有一排待取的快遞包裹,旁邊還有兩箱待寄的包裹,據站點負責人柏靜介紹,這些是村民做微商要發出的貨品,可直接放在“郵樂購”等待投遞員取件。“我們郵樂購站點可以提供公共服務、電商服務、金融服務、快遞服務等四個大類的多項服務,有些服務以前村民是必須要去鎮上辦的,現在可以不出村基本滿足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求,村民們都覺得很方便。”柏靜自豪地說。
除了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安徽郵政還積極推進“郵政+”模式,與檢察、交警、稅務等部門合作,為用戶提供一點接入,多點接觸的一站式綜合便捷的優質服務。與省交警支隊聯合建設“警郵便民服務站”,提供車駕管等業務辦理,在全國率先打造了百姓家門口的車管所。
在六安市警郵服務中心,記者看到后臺人員們正在處理前臺站點傳回來的信息,據六安市交警支隊牌證科副科長羅韋介紹,這里主要服務全市125個警郵服務站點,集審核、制證、郵寄及業務辦理咨詢功能于一體,百姓帶著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等證件到郵政網點去,網點人員進行業務預受理,電子資料通過警郵系統傳輸到后臺,紙質材料寄遞到警郵中心歸檔,警郵中心審核后,完成相關證件制作并寄遞到客戶,完成整個辦理流程。“以前許多鄉鎮居民必須到市縣車管所才能辦理車駕管業務,費時費力,尤其是偏遠地區的百姓,往往要跑100多公里路才能到達市縣車管所,一旦遇到人多,還要排隊等候,辦一次業務往返最少耗費一天時間,警郵合作將車管所服務延伸到偏遠鄉鎮地區,建立群眾家門口的車管所,免去了群眾來回奔波,節省了辦事時間和成本?!绷_韋說。目前,全省已建成“警郵便民服務站”1153個,其中鄉鎮網點883個,覆蓋全省16個市,62個縣,883個鄉鎮,做到了全省鄉鎮全覆蓋。全省累計開辦國稅地稅代征點360個,為群眾提供了便利的繳稅服務。
電商扶貧 助力精準脫貧
在中郵(安徽)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為即將到來的郵政“919電商節”活動做準備。去年,在這個活動中,安徽郵政將“碭山酥梨”推向全國,累計形成訂單71.82萬單,260多萬斤,銷售額1148.27萬元,幫助2000多農戶將碭山酥梨銷往全國30余個省市,成為全國郵政打造的第一個千萬級農產品自營大單品。
這主要得益于安徽郵政“線上預售+線下定時配送”電商扶貧新策略的探索,發揮“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三流合一優勢,以市郵政分公司為牽頭單位,聯合當地農委、扶貧辦、商務局等部門,借助安徽郵政“郵你郵我”微信平臺和郵樂小店(扶貧農產品分享銷售手機APP),推行基于預定模式下的“定時遞”業務,推進特色農產品進城,幫助我省貧困地區農戶創收增收。據了解,2017年共開展精準扶貧活動38期,運作岳西紅心獼猴桃、霍邱大米、太湖生姜、六安草莓、定遠土豆、合興村小南瓜燈近百款產品,銷售額1700多萬元。發展郵樂小店53萬戶,銷售農村土特產品42.52萬單,銷售額673.99萬元。幫助金寨縣解決滯銷香菇的“將金寨村菇嫁出去”項目,入選農業部“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
銷售框架構建好,具體的實施還需要更多細節上的保障。為了堅持“打造農村電商基礎服務商”的定位,安徽郵政以縣域物流網建設為核心,加快“兩中心一站點”建設,建設農產品進城的“高速公路”。同時,提供寄遞、倉儲、運輸,專業包裝等全方位一體化服務,最大程度地方便農戶。在安徽郵政壽縣正陽(鎮級)運營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準備當地紅心馬鈴薯的包裝箱,據介紹,在接到訂單后,郵遞員會帶著包裝箱到農戶家中收取農產品,隨郵車帶回縣級運營中心后直接發往全國各地。
截至目前,安徽省郵樂購站點行政村覆蓋率近100%,形成了以郵樂購站點為核心的便民服務圈。全省20個貧困縣全部建成郵樂農品地方館。中郵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獲批掛牌“農業農村部農業電子商務重點實驗室”,“名優農產品孵化中心”和“滯銷農產品幫扶中心”,致力于農產品向優質農產品的打造。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