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肥西縣緊扣“內容鑄魂、載體創新、實踐轉化”三大關鍵,深耕課程設計、打造學習矩陣、聚焦為民服務,推動黨員教育潤心見行。
從“內容鑄魂”發力,深耕課程設計,讓黨員教育“有料有味”。圍繞主題上好“理論課”。將上級部署與縣情實際有機結合,邀請省市委黨校、巢湖學院教授到縣級黨員教育重點培訓班授課,選派縣鄉黨校骨干教師到系統、行業、鄉鎮黨委舉辦的黨員教育輪訓班開講,及時向黨員干部解讀黨的創新理論、黨章黨規黨紀等內容,確保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圍繞需求定制“菜單課”。通過“支部問卷+群眾訪談”的方式收集黨員學習需求,為年輕黨員開設“振興實戰課”,涵蓋電商直播、特色種植等10項鄉村振興技能課程,為流動黨員講解家鄉發展規劃、惠企政策等內容,分級分類開展教學。常態開展“黨性教育課”。結合“七一”等重要時間節點,及時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系列活動,組織黨員前往中國農村包產到戶紀念館、肥西縣烈士陵園等地重溫入黨誓詞,并進行交流發言、談心得體會,積極發動黨組織書記上黨課,緊密圍繞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與村(社區)發展實際,深入闡釋黨員的責任擔當。截至目前,已開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培訓、農村黨員春訓等培訓班463場,累計培訓農村黨員3.2萬人次。
以“多樣載體”發力,打造學習矩陣,讓黨員教育“入腦入心”。建強“家門口”實體陣地。整合黨員教育示范點、黨群服務中心、主題黨日教育基地等資源,打造以三河鎮木蘭社區“一網五會”、豐樂鎮橋西農事綜合服務中心、柿樹崗鄉新街社區“老張說事”等為代表的,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為民服務等8類112個現場實踐教學示范點,用現場教學的方式提升教育培訓吸引力、感染力。用好“指尖上”數字平臺。采用視頻教學、網絡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積極轉發“共產黨員網”“學習強國”等中央和省市主流媒體刊載的政策解讀、基層黨建等最新學習內容,引導黨員自主學習,擴大教育覆蓋面。組織包村干部、老支書等組成“流動講師團”開展政策宣講、慰問關懷,為行動不便老黨員“送學上門”。打造“沉浸式”教育場景。聚焦本地瓜果蔬菜種植、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邀請種植養殖大戶、農技專家下沉農業生產一線開展實用技能培訓,把黨員教育培訓場地從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和工廠車間,切實將黨員教育與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截至目前,已開展一線教學活動120余場,參與黨員近萬人次。
向“實踐轉化”發力,持續為民服務,讓黨員教育“見行見效”。聚焦志愿服務。引導黨員干部深入為民服務前沿,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群眾急難愁盼深度耦合,切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目前,已有在職黨員、新就業群體黨員志愿者等5300余人,組建“鄰里守望”“我是點燈人”“藍騎士”等323支黨員志愿團隊,定期開展上門義診、隱患巡查等精準服務,推動群眾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攀升。助力基層治理。從小區黨支部書記、紅色小管家、黨員樓棟長中選拔221名骨干力量,建立“支部牽頭—黨員帶頭—多方參與”協商議事平臺,培育“埠”負眾望、“集心語工作室”、“和家園黨群議事廳”等治理品牌,規范開展協商議事活動1366場。推進紅色物業“431”治理模式,組織鄉鎮領導班子、社區黨組織書記等走進社區、小區,暢通居民群眾訴求反映渠道。賦能鄉村振興。搭建“村級黨組織+職能部門黨員骨干+致富帶頭人+‘新農人’”協作平臺,聯合集體經濟破千萬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負責人、“書記三人行”直播帶貨網紅黨組織書記、黨員致富帶頭人等走進村民身邊,面對面教、手把手傳,著力構建“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鄉村添活力”多方共贏生動局面。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