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蕪湖市灣沚區將黨員教育作為黨的建設的基礎性、根本性任務,通過創新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拓展教育載體,全面提升黨員隊伍的政治素質和履職能力,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紅色動能”。
深耕教育內容,筑牢信仰之基。灣沚區堅持將政治建設擺在黨員教育的首位,確保黨員教育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突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主線,將其作為各類培訓的首課、主課、必修課,系統謀劃班次設置、課程開發和師資培養。針對不同領域黨員的特點和需求,實行分級分類精準施教。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弱什么強什么”的原則,為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黨員等量身定制培訓課程。近年來,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荷你相約話黨建”等培訓,培訓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工作者600余人次。同時,緊扣時事熱點,開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活動,邀請高校老師深入基層解讀,確保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直達每一位黨員。注重廉政教育,灣沚區通過支部書記帶頭講廉政黨課、逐條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廉政教育基地等多種形式,不斷筑牢黨員的思想防線,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召開節前廉政教育工作會已成為全區黨員教育的常態化舉措,有效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創新教育形式,激發學習活力。灣沚區積極突破傳統黨員教育模式的局限,構建起多維立體的教育矩陣,讓黨員教育更加生動鮮活、富有成效。在陣地建設方面,灣沚區構建了“1+5”基層黨校培訓模式(1個區委黨校和5個鄉鎮黨校),按照“六有”標準對鄉鎮黨校進行標準化建設,選聘區委黨校教師、領導干部、優秀黨組織書記、農村老黨員、優秀企業家和“土專家”等擔任兼職教師,打通了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的“最后一公里”。此外,灣沚區還特別注重現場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精心打造了新四軍第三支隊西河紀念館、殷港藝創小鎮、航空特色小鎮等22個現場教學點和4個實訓基地,以及“鳩茲灣共富鄉村”“北航蕪湖通航創新園”等學習地標。這些實境課堂讓黨員身臨其境接受紅色教育洗禮,增強了黨性修養的生動性和感染力。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現場培訓200余場,覆蓋黨員群眾1.8萬余人。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灣沚區積極拓展線上教育空間,依托先鋒網、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每日向黨員推送黨建動態、黨務知識和法律法規等內容。
注重教育成果,彰顯先鋒本色。灣沚區始終堅持學以致用、以學促干的原則,將黨員教育的成效最終體現在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具體實踐中。通過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活動,灣沚區發動全區3000余名在職黨員深入社區,結合自身職業特點、特長和資源優勢,開展政策宣講、環境整治、移風易俗、法律咨詢等貼近民生、服務群眾的實踐活動。創新實施“居民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的服務模式,廣泛征集居民“微心愿”,各基層黨組織依托聯系群收集居民訴求建議580余條,每周發布“微心愿”活動,由在職黨員主動認領解決,實現居民需求與黨員志愿的有效對接。灣沚區還創設了“廣場問政”“六郎面對面”“陶辛夜話”“紅楊夜訪”“橋聯萬家”等特色群眾工作平臺,黨員群眾圍坐一起,以“嘮家常”形式征集關于人居環境整治、醫療保障、物業管理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包片干部借此機會做述職報告,自覺接受群眾點評監督。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