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組織處在日常監督第一線,經常與黨員干部近距離接觸,能夠直接掌握和了解黨員干部情況,是監督黨員干部的關鍵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對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強化監督執紀,抓實黨組織日常監督,有效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對頂風違紀的速查嚴處。” 這一重要指示特別是強調抓實黨組織日常監督,對各級黨組織扛牢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履行日常監督職責提出了更高要求,務必抓好貫徹落實,著力提高黨組織日常監督的穿透力和有效性。
黨組織日常監督是黨內監督的重要內容,是從嚴管黨治黨、推進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黨員干部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如果黨組織履行監督職責不到位,對黨員干部日常監督無法穿透表面現象、直擊問題根源,在監督成果的運用和問題的整改落實上無法落地落實,就會小錯變大錯、量變轉質變,最終導致黨員干部出問題、跌倒摔跤,對黨和國家事業造成損失和不良影響。
抓實日常監督,就要“聚焦聚光”。日常監督點多、面廣、線長,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點。工作實踐中,還不同程度存在監督“發散”“跑偏”,管得太寬、管得太偏的問題。這就提醒我們,發揮日常監督作用,就要抓住關鍵、切入要害,既始終把政治監督擺在首位,經常性監督檢查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并糾正溫差、落差、偏差;又突出“一把手”,緊扣單位權力運行關鍵環節,圍繞“三重一大”事項決策、行政審批、資金撥付等廉政風險易發高發環節,聚力常態化監督,及時發現和督促糾正問題,推動整章建制、狠抓制度執行。
抓實日常監督,就要“善治未病”。日常監督最重要的就是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關口前移勤提醒,預防先行治“未病”。工作中仍存在把監督游離于日常工作之外,離開問題線索就不會監督的問題。發揮日常監督作用,就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以靈活多樣的監督方式提升監督實效,運用談心談話、檢查抽查、蹲點調研、指導民主生活會、受理信訪舉報、督促巡視巡察整改等形式,深入干部群眾,掌握活情況、了解真問題,覆蓋“八小時內外”,做細近距離監督,確保監督覆蓋不留死角,督促黨員干部時刻緊繃紀律之弦,依法秉公用權。
抓實日常監督,就要“動真碰硬”。監督發現問題的目的在于推動解決問題。敢不敢直言不諱、怕不怕得罪人,影響著日常監督的效果。習慣當“好好先生”,只種花、不栽刺,“打太極”“和稀泥”,監督就會失之于軟,難以發揮作用。發揮日常監督作用,就要發揚斗爭精神,敢唱黑臉、把紀律挺在前面,對發現的問題緊盯不放,對踩紅線、越底線、闖雷區的違規違紀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過從嚴查處、以案促改、跟蹤回訪等方式,強化日常監督震懾效果,讓監督“長牙”“帶電”,使黨員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監督既是發現問題的過程,更是助推黨員干部行穩致遠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監督者和被監督者目標是一致的。黨員干部要強化主動接受監督意識,把監督看作是對自己的關愛和保護、幫助和負責、警示和“殺菌”行為,習慣在監督下工作和生活。黨組織要強化“守望者”意識,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統一,常打“政治疫苗”、送“精神沐浴”,讓監督既有剛性力度、又有柔性溫度,真正使監督成為黨員干部政治靈魂受到洗禮的過程。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