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衛國大夫遽伯玉于暗夜無人之際,仍恪守禮制下馬步行,成就“暗室不欺”的千古佳話。康熙帝以此概括“慎獨”精義,林則徐懸之廳堂自警,曾國藩將其置于遺囑首位。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嚴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暗室不欺”的穿透力,在于它精準指向權力運行和作風問題的“隱秘角落”,其核心在于“獨”與“微”處的自我拷問。從古圣先賢的修身箴言到新時代的黨性要求,“慎獨慎微”與“暗室不欺”一脈相承,共同揭示了在無人監督的“暗室”中、在看似微不足道的“細微”處保持高度自覺的重要性。這正是當前深化作風建設、錘煉過硬隊伍的關鍵所在。守住“暗室”,就是守住內心的準則;守住本色,就是守住前行的方向。
“暗室不欺”考驗的是脫離外部約束時的自我控制能力。公開場合的言行舉止,有組織監督、群眾目光和制度約束,相對容易做到規行矩步。但真正的考驗,往往發生在監督視線難以覆蓋的“暗室”之中。可能是八小時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也可能是獨立決策時的內心權衡,甚至是面對微小誘惑時的一念之差。在這些缺乏外部約束的場景中,個體容易因僥幸心理而放松自我要求,誤以為“無人知曉”便可“破例一次”。然而,正是這種對原則的暫時性妥協,往往成為紀律潰散的起點。如果只在“有人看”的時候認真負責,在“沒人管”的時候就敷衍了事,不僅會損害工作成效,更會消耗公眾信任。“暗室不欺”要求黨員干部在無人監督的“暗角”,在看似無傷大雅的“微塵”處,始終保持高度警覺,常懷敬畏之心。這種自我控制能力的核心,在于將外在的行為規范內化為心中的價值標尺,無論處于何種環境,都能主動以這把標尺衡量自身行為,守住該有的底線,彰顯應有的定力。真正的自我控制,不是被動地遵守規則,而是主動地選擇,即便獨處暗室,依然能夠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暗室不欺”更深刻的維度在于對“微小”細節的重視與把控。一次不規范的請托,一份超標準的接待,一場帶有目的的聚會,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累積起來就可能侵蝕思想的防線,模糊公與私的界限。作風建設要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成效,就必須重視這些“獨”與“微”的考驗。有的人認為,“暗室”里的小問題、小毛病不算什么,只要不犯大錯、不越紅線,偶爾的“小節失守”無關緊要。但事實上,“大錯”往往從“小節”開始。古人講“不矜細行,終累大德”。許多違規違紀行為并非始于驚天動地的決定,而是在一次次對“小節無害”的自我安慰中逐漸滑坡。“暗室不欺”的深刻之處,就在于它要求人們在“微小”之處也保持高度自覺,不因為事情“小”就放松要求,不因為影響“小”就隨意對待。一個干部可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卻在報銷一張私人發票時認為“反正金額不大”;可能在重大決策時嚴謹審慎,卻在日常工作中對遲到早退習以為常。這些“微小”處的松動如同堤壩上的蟻穴,初期毫不起眼,最終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崩潰。對于黨員干部而言,“微小”細節更是關乎作風建設的大事。群眾看干部,往往不是看干部在重大會議上的發言有多精彩,不是看干部在重要活動中的表現有多亮眼,而是看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小事”。這些“微小”細節,看似不起眼,卻直接影響著群眾對干部的評價,影響著黨和政府在群眾心中的形象。把控“微小”細節,要培養“見微知著”的意識。要清楚每一件“小事”背后的意義,明白“微小”行為反映的是內在的價值觀和責任感。把“慎微”作為作風建設的基本要求,建立對細節的敏感性和敬畏感,在每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選擇面前保持清醒,把“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古訓轉化為現代治理的具體實踐。
熔鑄自覺,讓“暗室不欺”成為行為本能。無論是脫離外部約束時的自我控制,還是對“微小”細節的把控,最終都要落到“自覺”二字上。“暗室不欺”不能只靠刻意的提醒,不能只靠臨時的堅持,而要熔鑄為內心的自覺,成為自然而然的行為本能。熔鑄“暗室不欺”的自覺,要筑牢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從根本上認同“不欺”的價值,才能在行動上自覺踐行。這種思想根基源于多重力量的支撐。一方面,它源于對信仰的堅定恪守,對于黨員干部而言,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將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銘刻于心。另一方面,它源于對紀律規矩的深刻敬畏,必須時刻清醒認識到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是絕對不可逾越的紅線,深刻理解“不欺”不僅是個人道德修養的體現,更是履行公職、承擔責任的剛性底線。同時,這種根基也離不開對崗位職責的強烈認知,要深刻意識到個人的一言一行都牽動著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組織的整體形象,從而自覺將“不欺”的要求內化為履職盡責的必然擔當。熔鑄“暗室不欺”的自覺,還要在日常中反復錘煉。行為本能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在長期嚴格的自律實踐中逐步養成。要主動將自身置于各種復雜情境中接受考驗,特別是在獨立承擔任務、私下交往活動、處理細微事務等場合,有意識地加強自我約束和行為反思。每一次在無人監督的“暗室”中拒絕誘惑、堅守原則的選擇,每一次面對看似無關緊要的“微小”細節時嚴格把關、不逾規矩的行為,都是在為自覺的本能添磚加瓦、淬火成鋼。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