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為未來五年發展擘畫藍圖。《建議》指出,“十五五”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這一時期的重要地位,是更好凝聚共識、激發斗志、贏得主動的前提。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黨的二十大確定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目標需要通過實施三個五年規劃來完成。“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發展歷程極不尋常、極不平凡,我國有效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已經打下堅實基礎,實現良好開局。從現在起到2035年,只有十年時間,“十五五”作為承前啟后的五年,是重要的時間窗口,在工作上要做到夯實基礎、全面發力。夯實基礎,就是要不懈努力、接續奮斗,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這一時期需要更加關注對發展和安全具有基礎性影響的事,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使發展根基更穩、韌性更強。全面發力,就是要錨定目標,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聚焦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協同發力,實現系統性突破、整體性提升,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還需要把這一時期放在世界百年變局的深刻演進中來把握。當今世界動蕩變革加劇,一些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行徑嚴重沖擊國際規則和秩序,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突破,國家間的競爭合作關系面臨重塑。“十五五”時期,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將繼續經歷大調整、大分化、大重組,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大勢不可逆轉,我國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這要求我們更好把握危與機、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辯證關系,更加積極有為地應對挑戰、推動發展。一方面應放眼世界,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勇于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另一方面應立足國內,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體現到發展目標、政策和行動各環節全過程,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站在新的歷史關口,唯有深刻認識“十五五”時期的歷史方位和時代使命,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舍我其誰的使命感加緊加快推動《建議》落地落實,努力把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美好現實,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