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一頭連著大城市,一頭連著廣袤鄉村,是融合城鄉發展要素的重要樞紐。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要進一步補齊補強縣城短板弱項,在科學把握功能定位基礎上分類引導縣城發展方向。這一政策導向表明,圍繞功能定位推進縣城標準化建設、特色化發展是必然選擇。
縣城的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
在我國的城鎮體系中,不同等級規模的城鎮承擔著不同的功能。按作用的層次不同,縣城功能可分為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一方面,縣城作為我國城鎮體系金字塔的底座和基礎,是縣域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自然承擔著異于其他城市的基本功能。具體而言,縣城的基本功能包括服務鄉村、連接城市、溝通城鄉三個方面??h城服務鄉村功能,主要是指縣城作為農資供應、農業科技、農產品物流配送、農村金融保險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集中地,旨在解決農戶分散生產經營中一些共性服務問題;縣城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可以提高農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務的可及性、便利性??h城連接城市功能,則是指縣城處在縣域對外開放和聯系的最前沿,具有吸納城市先進技術、信息、管理經驗,并將其向整個縣域轉移、擴散的功能??h城溝通城鄉功能,指的是縣城對于促進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以及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在城鄉間的雙向流動,發揮著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h城承擔的這些基本功能在任何時候都處于基礎地位,是縣城之所以為縣城的根本所在。
另一方面,縣城功能往往還受所在區域自然環境、區位條件、經濟基礎、歷史文化、發展政策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又賦予縣城特殊功能。特殊功能并不是每個縣城都具有的功能,而是為某一個或某一類縣城所特有的功能,彰顯的是縣城的個性,區分的是縣城之間的界限。如《意見》創造性地將縣城分為大城市周邊縣城、專業功能縣城、農產品主產區縣城、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和人口流失縣城等五類,每類縣城都各自承擔著一些特殊功能。縣城擔負的特殊功能體現著某一個或某一類縣城的特質,決定了其在一定時期的發展方向。
以標準化建設補強縣城基本功能
縣城基本功能的發揮,是以縣城公共設施的完善和服務能力的提升為前提的??h城能否有效地發揮其自身的基本功能,主要取決于縣城各個要素的結合所形成的內在結構狀況。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是縣城的重要構成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內在結構合理與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縣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由于歷史欠賬和一些現實因素,加之大多沒有標準可依,導致縣城總體上發育成長明顯滯后,尤其在公共衛生、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市政設施、產業配套等方面的短板弱項還比較明顯。這些短板弱項不僅使得縣城難以更好滿足其自身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生產方面的需求,也制約了縣城服務鄉村、連接城市、溝通城鄉等基本功能的發揮。
補強縣城基本功能,需要盡快建立縣城建設標準,大力推進縣城標準化建設。將“標準化”融入縣城建設之中,不僅有利于規范縣城的基礎屬性和本質內涵,為縣城建設提供明確的方向,也有利于明確縣城建設的具體要求,統籌縣城生產、生活、生態、安全需要,還有利于評價縣城建設的質量和成效。
推進縣城標準化建設,首先,要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建立包括公共服務設施、環境衛生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產業培育設施等領域,涵蓋多個子系統的縣城建設標準體系,每個子系統均要明確基本配置要求。其次,要以“標準化”引領縣城建設,嚴格按標準實施,讓標準在縣城建設中落地生根,力爭實現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最后,要建立和完善縣城標準化建設的計劃—執行—評價—反饋的全鏈條管理,細化工作流程,形成可持續推進的閉環系統,切實保障縣城標準化建設水平的穩步提升。
以特色化發展彰顯縣城特殊功能
推進縣城標準化建設,并不意味著縣城要同質化發展。實際上,我國縣城數量大、分布廣、類型多,特色化發展是必然趨勢。縣城特色是一個縣城明顯區別于其他縣城的個體特征,是縣城競爭力不可缺少的標志,也是縣城特殊功能得以展現的條件??h城一旦失去了特色,縣城之間的界限就會模糊,縣城就只能維持基本功能而無法彰顯特殊功能,進而其存在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推進縣城特色化發展,需要因地制宜、應時而變。一要明確縣城類型,找準功能定位。每座縣城都要根據自身地理特征、資源稟賦、經濟基礎、歷史沿革等因素,并參照《意見》中五類縣城的區分,明確自己的定位類型,以及相對應需要承擔的特殊功能。二要把握優勢特色,合理確定發展路徑。每座縣城都要立足功能定位,充分挖掘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資源、區位、交通、文化等方面的比較優勢,然后依托這些有利條件,選擇合適的發展路徑,進而在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建筑風貌、精神氣質上努力形成自身的特色。三要處理好縣城優勢特色的自然形成與人為建構的關系。一座縣城的優勢特色,有些是依循自然條件,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而逐漸形成的,有些則可以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人為建構起來。自然形成的優勢特色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促其放大凸顯,而人為建構起來的優勢特色也要以尊重自然規律為前提,以自然形成的優勢特色為基礎。
楊國才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安慶師范大學基地。本文系省社科規劃項目[AHSKF2019D021]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