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以敢于斗爭的戰略氣度、善于斗爭的戰略舉措,不斷奪取新時代偉大斗爭新勝利。黨員干部要自覺發揚斗爭精神,在敢于斗爭中錘煉政治本領,在勇于斗爭中成長提高,在善于斗爭中增長才干,以斗爭精神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
在敢于斗爭中錘煉政治本領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是在斗爭中成長和壯大起來的,斗爭精神貫穿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一百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畏艱難險阻、直面風險挑戰,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展現出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構筑起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形成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敢于斗爭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和中國,必須以高度的歷史主動把握好時與勢,在斗爭中把準方向、駕馭全局。要以思想的力量激揚奮進的力量,以理論的清醒確保政治的堅定,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終保持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戰略定力,對凡是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只要來了,就進行堅決斗爭,而且必須取得勝利。
在勇于斗爭中成長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影響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一仗接著一仗打,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斗爭精神。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改革發展正處在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重大斗爭不會少。我們必須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奮勇搏擊、迎難而上。我們要增強斗爭的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形成攻難關、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的強大合力,在堅決斗爭中贏得戰略主動。要勇于經受政治歷練,在砥礪初心、堅定信念、錘煉黨性上多下功夫,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把貫徹黨中央精神體現到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的實踐中去。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精神狀態和責任擔當,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勇于擔苦、擔難、擔重、擔險。要勇于經受實踐鍛煉,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在與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斗爭中沖鋒在前、建功立業。
在善于斗爭中增長才干
今天的中國告別了一窮二白的歷史,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的中國人民摘掉了絕對貧困的窮帽子,全面小康的千年夢想成為現實;今天的中華民族徹底擺脫了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二十大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要強化斗爭意識、鼓足斗爭勇氣、把握斗爭規律、提高斗爭本領、講究斗爭藝術,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擔當、勇于碰硬,摒棄任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領導干部要帶頭發揚斗爭精神,始終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和箭在弦上的備戰姿態,既當好指揮員,又當好戰斗員,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把奮進和拼搏寫在中國大地上。要把握斗爭規律,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堅持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大局大勢,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輕重緩急,科學排兵布陣。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合理選擇斗爭方式、把握斗爭火候,根據形勢需要及時調整斗爭策略。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防范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發生,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要把握好斗爭和團結的關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斗爭中爭取團結,在斗爭中謀求合作,在斗爭中爭取共贏。
王 輝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安徽大學研究基地)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