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加強調查研究,弄清楚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弄清楚基層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研究加以解決。調查研究是為了發現和解決問題,必須沉下去、摸實情、出實招。而作為我國勞動人民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鸕鶿捕魚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亦可應用到調查研究之中。
鸕鶿,又稱魚鷹,是一種擅長潛水和捕魚的海鳥,當它發現水里有魚時,會如弓箭離弦般鉆進水中,同時將整個身子沉到水底并迅速游動,捕魚時幾乎能“百發百中”。
現實中,少數黨員干部將調查研究停留在表面,下基層“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如“鴨子浮水”般沉不下去、鉆得不深,有時即便“頭扎進了水里”,但“尾巴卻浮在水面”,無法捕獲有價值、有意義的“活魚”“大魚”,抓不住主要矛盾,找不到關鍵問題。這樣的調查研究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多少“含金量”可言,長此以往,就容易滋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誘發懶政、怠政等不良風氣。
“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越是深水越能抓到大魚,鸕鶿無懼水底的暗流洶涌、雜草叢生,最深竟潛到水下19米,不捕到魚決不浮出水面。黨員干部要想如“鸕鶿沉水”般開展調查研究,關鍵要拿出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勇氣和決心,敢于前往條件最艱苦、情況最復雜、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察實情、找短板、謀對策,不懼風塵撲面、不顧泥濘滿腳。要沉下身去、靜下心來,通過蹲點調查、駐村幫扶、現場辦公等方式,與基層百姓長時間接觸、零距離溝通、心貼心交流,全面真實地收集素材信息、了解實際情況。要大力發揚“釘釘子”精神,拿出深鉆細研、追根溯源的勁頭,主動“打破砂鍋問到底”,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正視問題不遮掩、面對困難不回避,做到不達目標不罷休、不獲實情不收兵。
除了具備敢下水的勇氣和決心外,高超的本領、過人的膽識也是捕魚的關鍵。即便在渾濁的水域或夜間,鸕鶿也能借助敏銳的聽覺精準定位獵物。開展調查研究,同樣要以自身敏銳的眼光、過硬的本領作支撐。因此,要練就“一葉知秋、見微知著”的洞察力、鑒別力,能夠刪繁就簡、去偽存真,通過調研找準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在青萍之末、微瀾之間及時發現、精準識別各種“灰犀牛”“黑天鵝”事件。要加快提升專業素養,豐富知識儲備,樹立有解理念,培養辯證思維,對上級政策、行業特點、基層現狀等了如指掌、爛熟于心,打牢調查研究的“基本功”。要創新方式手段,善于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收集民意、分析問題,全面提升調查研究的質效。要錘煉成果轉化能力,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經驗,及時歸納、分析、提煉和總結,潛心研究、解剖麻雀,進而獲得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唯如此,調查研究才能深之又深、實之又實。
責任編輯:王振華